“冠軍伯,你有什麼想說的麼?”

朱祁鎮看著一屋子的大臣,都在哪裡拱手要陛下三思,只有朱佶站在那裡,心中感動,開口問道。

眾人奇怪不知道朱祁鎮為何單問朱佶,不少人瞧瞧抬頭,只見他筆直的站在那裡,不像眾人這般躬身行禮。

“回陛下,沒有,臣覺得曹大人說的很對.”

朱佶搖了搖頭回答道。

“那眾臣都附議,為何你不附議呢?”

朱祁鎮心中感動消失,單獨相處的時候,你叭叭的說了那麼多,現在需要你說話,你反而不說了,因此語調也變得有些不善起來。

“臣覺得滿朝大臣都知道此事的弊端,陛下英明神武自然也能想到。

陛下提出此事自然是三思之後的結果,肯定想好了解決的辦法,因此臣沒有附議.”

朱佶理所當然的說道。

說實話,這馬屁拍的很生硬。

可是朱祁鎮很高興,看來朱佶不是二五仔,這是想把他的提議讓朕說出來,功勞都歸了朕。

“諸位都免禮吧,英明神武不敢當,不過此事朕的確是三思之後才有的決斷.”

“方才曹閣老所言,很有道理。

前幾次下西洋,看似賺了很多錢,說到底都是與民爭利.”

“因此這次,朕準備換個方式。

不再由朝廷採辦貨物,而是讓商家自己帶著貨物,與船隊一起出發.”

“前番下西洋引進太多的香料,商人自然也知道香料價格太低。

不過朕看過三寶太監的奏摺,我大明之絲綢、瓷器販運到南洋、西洋,價值四倍有餘.”

“即便是不販賣貨物回來,商人隨行也不會虧錢。

如此一來,朝廷不採辦貨物,也不再引進香料,自然也就不存在與民爭利了.”

朱祁鎮十分讚賞的看了朱佶一眼,開口說道。

“陛下此舉確實不與民爭利,可是朝廷下西洋耗資巨大,沒有所得,豈不是白白花了那麼多的銀兩.”

曹鼐沒想到朱祁鎮能想到這種解決辦法,心中高興之餘,還有疑問。

“朝廷自然不會白白花那麼多錢,商人出海沒有海船,可以租賃我船隊的船.”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出海貨物價格太低,朕想從他們貨物上以市價三成抽稅.”

“與四倍的利潤想必,三成的稅收,想必那些商戶也不會說什麼.”

朱祁鎮將朱佶想好的法子說了出來。

“陛下這個法子好啊,以前商人不滿是因為朝廷採辦,他們無利可圖。

現在朝廷讓利於民,抽稅也是正常.”

“大明曆來缺少金銀,只賣不買,能從海外引進不少的金銀.”

“不止如此,若是此事可行,以後可形成慣例,船隻經年不壞,每年都可以收不少的稅.”

“更妙的是,太祖皇帝不允民間船隻出海,陛下此舉也不算違背了祖制.”

聽了朱祁鎮的方案,諸位大臣議論紛紛,在他們看來此事好處多多,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們不需要承擔引進大量香料之後,他們手中的香料貶值帶來的苦果。

更有甚者,家裡本身就是南方大戶,這出海之事他們也能分一杯羹。

“肅靜!”

看大家議論的差不多了,朱祁鎮輕咳一聲,劉僧拉長了嗓門喊道。

“陛下,臣還有疑問,天下商戶眾多,讓誰出海,不讓誰出海,該如何定奪?”

陳循出列,躬身問道。

“此事不難,凡是出海的商戶,必須像朝廷繳納一筆保證金。

以防他們互相競價,有失國體.”

“大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