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就派一員幹吏前往荊襄,招撫流民.”

一看朝堂上的官員,大多贊同,朱祁鎮立刻同意了朱佶的方法。

“陛下臣請前往荊襄,招撫流民.”

一個站在很靠後的官員,開口自薦。

“陛下,臣以為李賢可以擔此重任.”

首輔曹鼐立刻表示贊成。

李賢土木堡中,設計殺了王振,朱祁鎮對王振雖然很是厭惡。

可是李賢這種行為,無疑也讓朱祁鎮不喜。

李賢自知在京城朱祁鎮眼皮子底下轉悠不是什麼好事,萬一皇帝哪天想起這事,自己就要倒黴。

因此他決定謀求出京,對於他的擔憂曹鼐心知肚明,對於他來說,李賢是個功臣,到地方歷練一下也不錯。

“那就任命吏部文選司郎中李賢為荊襄巡撫,負責招撫荊襄流民.”

一般來說一個郎中是不會被朱祁鎮記住的,可是朱祁鎮偏偏記的這個李賢,原因正是剛才所說的,他設計殺了王振。

“臣叩謝陛下!”

李賢見朱祁鎮同意,立刻跪倒謝恩。

“荊襄之事,事關重大,到了地方不要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切不可讓善政變成了惡政.”

朱祁鎮並沒有立刻讓他起身,反而是開口告誡。

他對戶籍制度也早有不滿,若是荊襄之事辦的好,以後可以在全國推廣。

可以說這就是一個標杆工程,是一定要幹好的。

“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託!”

不用朱祁鎮說,李賢也會認真做這件事情,只要自己能幹出一番業績,讓朱祁鎮看到自己的才能,才能淡化之前的事情。

“平身吧.”

朱祁鎮淡淡的說了一句。

“陛下,臣有本奏!”

眼見荊襄流民的事情說完了,顧興祖迫不及待的出列,高舉著奏摺說道。

“鎮遠侯所奏何事?”

朱祁鎮有些奇怪,勳貴們平日裡上朝,只要不是和軍事相關的事情,他們不會主動說話,更不用說主動上奏了。

劉僧走了下來,將奏摺接了過去,然後呈給朱祁鎮。

“啟奏陛下,前番冠軍伯所造自來火,威力遠勝現在軍隊裝備的火銃,臣請將自來火的製造方法,發往各地衛所,令工匠製造.”

顧興祖一本正經的說道。

自來火的事情,這段時間不僅僅是在勳貴之間討論,就連不少文臣也知道,朱佶改進了火槍,而且效果非常好。

“陛下,火器乃奇巧淫技,終究只是小道,治國平天下當施仁政,用賢臣,輕徭薄賦,修內政,才是皇皇大道!”

其實很多文官並不在乎這件事情,火器的好與壞那是武將的事情,與文官關係不大,不過凡事都有例外。

也有人一向看不起武將,認為只要修好內政,外敵不足為懼。

“什麼奇巧淫技,在老夫看來,能殺敵人的就是好東西。

你成天就知道耍嘴皮子,若是你能靠說的就把瓦剌、韃靼人說退,老夫絕不再提火器之事!”

一聽這個論調,顧興祖立刻出言駁斥。

“人無害虎意,虎有傷人心,改進火器,整備軍隊,才能防止外敵入侵。

內政修的再好,瓦剌人打來,難不成讓將士們赤手空拳與他們拼殺!”

一個勳貴出列說道。

“成天就知道說沒用的廢話,什麼叫仁政?賢還是不賢,難不成寫在臉上?”

緊跟著也有人出列。

“一群莽夫,本官說的乃是聖人之言!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