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眼下都不是問題,朝局瞬息萬變,就如江水滔滔,誰都不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子,而誰當皇帝不是她最關心的,她該關心的是,怎麼樣保住華家不倒,然後怎麼樣使沈宓用權力替她和華氏撐起一片天,來保住她這一生富貴。

就在大家靜默,她也心安理得地跟著靜默的片刻裡,皇后忽然出聲了:“姑娘如此聰慧過人,本宮倒從她身上瞧出來幾分沈子硯的影子。

是真名士自風流,沈姑娘率真坦然,才真叫承襲了世家風範.”

她音容婉轉,寬厚質樸,自然是在為沈雁解圍了。

畢竟淑妃身份擺在那裡,又露出那麼樣的神情,真要從頭到尾裝作意會不到也很困難。

沈雁又怎好不領這份情,當下轉過身子,面朝向了她,福身道:“皇后娘娘過獎了,沈雁不會說話,頭次進宮,也不知道失禮了不曾。

但若有失禮之處,回頭娘娘見了我父親,還請在他面前美言幾句,不然他又會罰我抄女誡了.”

她還是個孩子,自然就要裝得像個孩子。

這下子,不止是皇后笑了,就是太后也忍不住笑起來。

“這丫頭,真真是個出得了場面的!哀家見過這麼多進宮來的閨秀,哪個不是端著拿著,生怕行差踏錯?弄得一點孩子的天性都沒了,沒勁得很!這丫頭到底不愧是沈家的姑娘!”

太后這麼一說,滿殿的命妃都稱讚起來。

沈雁也笑著,暗地裡卻是滿心的不以為然。

她若不是沈家的小姐,而是別家哪個無足輕重的官家小姐,今兒這副作態便是不遭重斥也是連累華氏被敲打幾句的了,偏生如今因著皇帝重用沈觀裕,這一點也稱不上莊重的作態卻成了她們眼裡的天性流露,用的著的時候什麼都是好的,用不著的時候便什麼也不是,這就是皇家。

而太后再勢利,顯然也還是比不過皇后的兩面三刀,一面對她百般維護,一面又與沈觀裕狼狽為奸屠害她的母親,若不是藉著前世的蛛絲螞跡窺破了他們之間的陰謀,她又豈能看得出來她溫厚表相下隱藏的那副蛇蠍心腸?前世裡的她,就是被她一句話害得蹉跎了一生。

興許害死華氏並非皇后的本意,可她終究是存著私心才會告訴沈觀裕。

若不是她有信心沈觀裕會因為得到這個訊息而提前做好抽身準備,她又憑什麼去拿捏沈觀裕為自己辦事?他們都不是簡單的人,也就不能指望她能夠單純地對待他們了。

她捧著那兩顆夜明珠,微微笑著看著大家,等她們停下來。

她這麼受歡迎,淑妃方才那番擠兌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

皇后維護沈雁是必然的,因為在她並無過錯的情況下,以沈家為首的那些士大夫們必然會站在她那邊維護她的尊嚴,為了保護這層默契,皇后當然不會讓沈家的人下不來臺。

淑妃縱使不挑明,大家也看的出來就是因為這層關係她才會當著沈雁的面扯上華家,但也許她沒料到這話倒被這不及十歲的小丫頭輕輕巧巧撥開了鋒芒,因此羞惱之餘她也有些驚訝,看向沈雁的目光裡除了探究,還有碰了一鼻子灰之後產生的慎重。

淑妃沉默的片刻裡,這邊廂太后也已經賞了對玉如意給沈雁。

大家都賞了,淑妃沉吟了半刻,也讓宮女拿了對兩尺高的南海珊瑚出來,賜了她。

新春元日,送禮要成雙。

沈雁這麼一輪下來,倒是賺得兩手發軟。

一時間皇后揮退了些久座的命婦,又進來些新的人,來來往往倒只有包括華氏母女在內的三兩戶人家不曾動。

眼見得窗外日光上來,廊下鳥兒爭相歡唱,先前那股子暗潮倒是也已經被掀了過去。

淑妃提議道:“前頭只怕還有些時候才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