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賞賜 (第1/3頁)
後福小說全文閱讀無彈窗 青銅穗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翌日天開始陰下來,到了下晌重雲灰濛濛地壓在頭頂,而後有冬雷滾滾經過,到了傍晚下了陣雨,當碧水院的紫銅大熏籠將屋裡烘烘得暖意四散時,扶桑忽然披著身雨粉從正房匆匆地過來了。
“姑娘,舅老爺已經上摺子跟皇上報備了搬家的事,據說皇上並沒有反對!”
“當真?”
沈雁從炕頭上站起來,雖然知道這個結果是意料之中的,也是一直期待著的,真到了落實的這刻,還是忍不住激動。
“那事情可確定下來了?皇上沒有反對,可曾說別的什麼?”
華家亦官亦商,大部分行動不受官朝律例約束,但是到底其手握的財富太過雄厚,突然之間搬家有必要跟朝庭報備的,而且皇帝對華家又這麼微妙,為免加速反感,目前自然是表現得越乖順越好。
扶桑細想道:“理應是確定了,當時二爺和盧大人也在場,舅老爺給出的理由是華家宗祠設在京師,每年祭祀十分不便,二爺和盧大人從旁佐證,皇上便沒說什麼。
後來在談到下年宮中織造之事的時候,皇上還說等明年你搬回來再與內務府具體細議什麼的,這豈不就是同意了?”
胭脂青黛從旁聽見,俱都忍不住喜色圍攏過來。
華氏身邊的下人都是華家過來的,好多人的家人都隨著華家同去了金陵,假如華家搬回來,那就代表著她們這些人也可以團聚,自然是高興的。
沈雁也高興起來:“這就太好了!”
既然在皇帝面前過了明路,這就代表著事情已經定了下來。
只要等華家搬上了京師,再慢慢籌劃,假若到了那會兒真保不住家財又保不住人命,再商量如何將家財獻出去保住性命也是來得及的。
沈宓晚飯去了華府吃,同去的還有盧錠,多半是商議什麼要事。
等到他回來時已經是申時,沈雁自然走過去詢問細節,沈宓挑重要的幾句說了,旁的細枝末節便未細述。
但即便如此,他眉目間也還是暫時開闊了些,華家回來後華氏的腰桿更硬這是其一,其二是華家回來了至少也邁出了應對的第一步。
正如沈雁所說的那樣,就近才好操作,最危險的地方興許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年底宮中有宴還有祭祀,沈宓忙得成日見不著人影。
沈思敏這裡尋不到他也只好暫且把事擱住。
華鈞成南下的日期定在臘月廿八,路上耽誤兩日,到金陵的時候正趕得上除夕。
至於搬家的確切日期,卻是難以說準具體哪個時候,華家家當那麼多,左右趕得上進京過端午便好。
就是端午再回來,離前世華家被抄也還有整兩年的時候,辦成了這件事,沈雁心下大定,因著舅舅行程在即,也顧不上別的事,聽說鳳翔社正好有南邊的黃梅戲班子來京駐場,遂歡歡喜喜地讓葛荀去訂了包廂,要在舅舅離京之前去聽戲。
葛荀訂了包廂來回話的時候,沈雁正在華氏屋裡看丫鬟們貼窗花,聽說訂的是最好的雲宵閣,讚了句“會辦事兒”,順便賞了他兩枝宮中賜下的絹花。
葛荀當然用不著戴花,但他素來疼媳婦兒,得了這兩朵花,葛荀比得了賞錢還高興。
宮裡又往各府上賞下了賜物,這次仍然是以楊淑妃的永泰宮的名義發下來的,皇后依舊韜光養晦,鄭王也沒有絲毫要出頭的跡象,倒是楚王近日在宗親之間走動的多,當然這也沒什麼,他都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大過年的,在宗親之間走動走動無可厚非。
季氏掌家雖不如沈夫人,但有了前次的先例,這次永泰宮賜下的絹花仍然留下未發。
沈雁賞給葛荀的,則是太后賞給華家的。
太后出身寒微,先帝三個兒子都是出自於她腹中,開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