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一言不合,死給你看 (第1/5頁)
娘子請息怒小說好看嗎 娘子息怒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江南水網密集,而淮北軍又是高輜重部隊,載重車馬無數,不利行軍。
但二十八日,拿下丹徒後,形勢為之一轉。
自丹徒往南可直通臨安的河道,是千里運河中水運條件最好、河面最寬闊的一段。
二十九日,淮北四萬大軍沿運河兩岸齊頭並進,輜重上船順流而下。
運河兩岸本就修有馳道,再加上省了揹負輜重之苦,這條運河簡直成了高速公路。
三十日克丹陽,初三佔晉陵僅僅三四日,淮北軍便進軍三百餘里,連下三城。
毫無戰意的周軍幾乎到了望風而逃的地步。
隨後,淮北軍行軍路線上的平江府終於反應了過來浙東路轉運使兼平江知府王日奐命人在平江府上游的運河內鑿沉大小船隻十餘艘,以期堵塞河道來延緩淮北軍進軍速度。
此刻淮北軍的戰法已經非常清楚,以運河為血管、保障陸上行軍的大軍糧草器械;以兩側大軍為骨幹,撐起這條水運路線、保護糧道安全。
兩者相輔相成才保證了淮北軍的神速行軍。
王日奐堵塞河道做法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手段少說對方需耗上十天半個月的清理河道。
可對於火器盛行的淮北軍,卻沒起太大效果。
九月初六,大軍前鋒發現河道被堵,甚至都沒有停止行軍,只派出了水軍中的水鬼營,潛水放置火藥。
僅僅一個多時辰,沉於河底的船隻便被炸的四分五裂,殘骸碎片紛紛浮出水面,順河飄向了下游.
當日,王日奐便在淮北軍抵達前,率守軍、官吏、家眷以及小部份士紳退往了下游的秀州。
地方官員棄城不守,便是能活著回到臨安,也少不了被治罪。
可平江文武卻在撤軍一事上,罕見的出現了絕對統一的意見.
不管是淮北軍在東京城下與金夏鏖戰取勝,還是淮北軍在淮南、江寧、丹徒的表現,都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千百年來作為防守一方最大依仗的‘城垣’,在淮北軍天雷炮面前,已沒了任何意義。
沒了城牆之利,若想靠野戰或者巷戰打敗淮北軍還不如寄希望天雷直接把那晉王給劈了。
畏懼與淮北軍正面野戰的,不止平江文武,此時整個周國軍民心中都已有了‘淮北不可勝’的思想鋼印。
但比起將淮北軍‘奉若天兵’,另一種情況更為麻煩.王日奐南撤前,曾鼓動城中百姓和他一同南逃,可響應者卻寥寥無幾。
甚至城中富戶士紳也大多選擇留了下來,只有少數幾家有官員背景計程車紳選擇隨他南下
完全沒有當年丁未時中原百姓拖家帶口隨周軍南逃的景象。
此事不難理解,多年來淮北軍天下無人能比的軍紀,以及快速恢復正常秩序的淮南、江寧都是例子。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搶糧’的口碑,也早已傳遍江南。
既然平江易主不影響大家的生活,誰還願拋家舍業做一個無根流民。
淮北軍南下都沒有驚慌的王日奐,卻在察覺百姓已和臨安朝廷離心離德之後,備受打擊。
九月初八,王日奐逃到一百五十里外的秀州。
秀州城內,此時有王日奐帶來的五千人馬,加上原有駐軍三千人,以及監軍胡瓚從臨安帶來的禁軍六千,共一萬四千人。
似有一戰之力。
但當日三人首次碰頭,氣氛卻愁雲慘淡,直如末日。
秀州知州宋與籌聽聞淮北軍足有四萬餘人,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不住向臨安來的胡瓚確認道:“胡內官,臨安果真只派了六千援軍?沒有後續援兵了?”
胡瓚原是皇城掌事太監,這回擔負監軍之職領兵北援純屬被周帝趕鴨子上架,他哪經歷過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