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次的殺戮,沒什麼好說,沃特要求這些人交出18人,實質上誘導這些人向自己發起攻擊。

畢竟,這些撒拉遜奴隸商人,居然以殺死奴隸的方式,偽裝受襲現場。

這是赤裸裸的挑釁,是在以人的下限來擊穿沃特的認知。

從前的他從來不覺得自己嫩,但這回他惱羞成怒了。

“總之,從這一刻起,你們自由了。”沃特向那些被新的殺戮所震懾到的婦孺們。

“我會帶你們去耶路撒冷王國控制的城鎮,在那裡會有王國來安置你們,向你們提供救助。”

沃特話說完,然後他得到的回應有些冷淡,或者說是他的話太讓人感覺難以置信了,以至於這些倖存者們覺得自己在做夢。

……

當一個活人被掛上木牌寫上價格的時候,他便不再是一個完整的人,他被寫上所掌握的技能,被記錄下所具備的價值,然後作為商店裡的商品擺在貨架上,等待顧客上門。

在這個年代,阿勒頗也好、大馬士革也罷、亞歷山大港或開羅,這些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裡,總是有著固定的場所進行奴隸貿易。

奴隸便就如潤滑油一樣,滋潤著穆斯林世界的運轉,使用奴隸被視為一種正當的行為。

而奴隸的來源其實也多種多樣,但就最近這些日子來講,他們大多都是因為黎凡特地區的戰亂而出現。

1187年的戰爭,使得黎凡特地區的奴隸數量暴漲,整體奴隸價格也都呈現下滑趨勢。

原本用不起奴隸的一些家庭,都開始考慮替自己購置那些會說話的牲口。

在託倫領地,這片領地原本應當是漢弗萊四世的封地,但隨著薩拉丁的入侵,此地輕易淪陷。

但隨著薩拉丁也耶路撒冷王國之間的短暫停火,這裡成了第二耶路撒冷王國與薩拉丁勢力的接壤第一線。

雙方勢力在這片土地上犬牙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與其他黎凡特地區一樣,這裡的主要居民們以穆斯林為主,而在這樣片領地裡,許多村莊此時此刻,其實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歸屬第二王國還是阿尤布王朝。

先前的停戰協議,只是一份臨時停火的協議,並沒有進行清晰的劃定界限。

在1188年第二王國的改革方案出來後,加上人頭稅的廢除、以及農業稅的降低。

不少穆斯林村莊,也都開始宣稱自己是第二王國治下。

要知道即便是敵視法蘭克人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伊本·朱拜爾,在他的文字中寫過這麼幾句話:

【星期一拂曉,我們從託倫(漢弗萊的領地)出發——願真主毀滅它!】

【經過一條路,路過穆斯林居住的莊園,他們在法蘭克人的統治下過得很好——願真主保佑我們免受這種誘惑!】

【對他們施加的規定是,在收穫時交出一半的穀物收成,並繳納一金第納爾七基拉特的人頭稅,以及對他們的果樹徵收少量稅。】

【穆斯林擁有自己的房子,以自己的方式統治自己。這就是法蘭克領土上的莊園和村莊的組織方式。】

【許多穆斯林,因為在穆斯林統治下的生活很悲苦,因此很想在這裡定居。】

【他們讚美法蘭克人的行為,他們總是可以信賴法蘭克人的正義。】

收五成稅的時候,就能讓穆斯林領主統治下的農民,想要開潤到託倫領地。

而等到如今伊莎貝拉他們宣佈三成稅,並廢除原先的包稅人體系後,怎麼選擇在很多人心中就非常明確了。

貝格村就是託倫領地與提爾領地交接線上,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村,距離提爾城只有三十里地不到。

平日裡如果有什麼需求,不少村民們就會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