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祂不在這裡了,祂已復活了。】
——《路加福音》24:5-6生命並非皮肉的苟活,生命是天主的禮物,生命是神的贈予,生命是一項神聖的使命。
蓋里斯向普利萬展現了一種權柄,這種權柄是對生命的支配。
他不僅是能切掉他人內臟,且叫人活下去的醫生,更是支配了自己身軀、全盤支配了自己生命的行奇蹟者。
一個能夠支配生命的存在,理所應當就該知曉生命的奧秘,理所應當就該治癒百病!
“普利萬,你要曉得,我們所信奉的不是一個冷漠於人間痛苦、無視肉身需求的永恆之神。”
“而是一位為愛生命、為愛眾生而捨身成仁的主。”
“天國不是一個嚴禁喜悅、禁絕歡愉的禁慾之地,而是一個充滿生命之樂的盛宴,是眾人歡慶、共赴生命之喜的婚禮筵席。”
普利萬依舊停留在那衝擊中,他好半天,才漸漸反應過來,蓋里斯話語中所表露的含義。
這位醫生,不是尋常人,而是承接了神啟的人。
“我從死中來,要叫活人不死,罪人懺悔,善人得救,所有人都當活到命定的歲數,無人早夭。”
蓋里斯向普利萬展現了一個全新的可能,那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信仰可以當飯吃嗎?答案是確實可以當飯吃。
教會常常尊敬聖經,如同尊敬主的聖體一樣,教會不停地從天主聖言的筵席,及從基督聖體的筵席,取用生命之糧,而供給信友們。
這種對世界的詮釋,塑造出了一個與苦難現實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
這種宗教力量的驅動,使得許多人情願放棄自己世俗的享樂,也要去謀求來世的恩典。
而如今,一個真切握有生命權柄的大能,站在了普利萬面前。
對於普利萬來說,世俗的享樂其實已經再無所求,然而貧乏的精神,卻叫他只能去徒勞無望的追尋各種“樂子”。
這種情況下,蓋里斯向他展示了權柄之後,縱然普利萬任有疑慮,卻也樂意與蓋里斯一同幹出一些出格的事。
……
的黎波里伯國,一個十字軍國家,這裡聚集著大量的法蘭克人。
因此、天主教理所應當的,成為了這裡影響力最大的宗教。
伊斯蘭教的力量,被從城市中驅趕進鄉村。
而希臘人呢?那些東正教徒,則面對一個尷尬的境地。
他們所行的宗教禮儀,同天主教太接近了。
天主教的教士們,直接將那些原本的東正教教士趕出教堂,便輕鬆自在的鳩佔鵲巢。
只是、東正教,便如此在的黎波里銷聲匿跡了嗎?當然不會,他們只是活動的方式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於教堂中舉辦聖事,他們不再大庭廣眾下聚集,他們只是成了社會的邊緣人。
要明白的一點在於,雖然宗教的力量能夠驅使人幹出很多出格的事。
但如果一項事業能夠長久維繫,其實都必然是有著真切的經濟利益作為推動。
最初時的十字軍運動,也只是試圖奪回耶路撒冷聖城,轉而變得開始試圖壟斷中東到歐洲的轉口貿易。
再到後面十字軍諸國,也開始自己進行大規模進行手工業生產。
據記載,同時期的的黎波里城中,至少有著四千臺紡織機,生產著絲綢與布匹。
這種情況下,將異教徒或者“異端”轉變為天主教徒,並非什麼很迫切、很必要的事。
事實上,在中世紀這個時代,單純從統治角度來說,非同宗教臣民並非就一定是什麼動亂之源。
而且,作為征服者的法蘭克人,他們無法想象向需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