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華宮,左偏殿。

太后選了個好日子便讓小吳氏搬到了玉華宮偏殿,小吳氏心裡總是百般委屈也只得成行,成為她皇帝表哥後宮的一個小小婕妤,連個封號都沒有。

小吳氏,不,現在應該叫吳婕妤了,坐在空蕩蕩的內殿裡,心裡像是堵了一塊石頭。

像她這樣的家世、這樣的容貌、這樣的才學,不要說是婕妤,便是九嬪也是能當的。可是,如今只能窩在一個荒涼又不吉利的偏殿中低頭做小!

吳婕妤手緊握著,咬著嘴唇,心裡的不甘都快溢了出來。

她心裡怨恨那個犯了事的姐姐,她心裡也在埋怨一直感情淡淡的太后姑母。

太后雖然老了,但是依舊十分睿智,她很清楚自己讓小吳氏進宮的理由,是為了彌補錯誤,而非爭奇鬥豔。

所以太后對小吳氏的教導更多的是傾向於內斂低調,賢良淑德,不能與人爭鋒,不能與人交惡。

而且太后真正心裡喜歡的、有感情的,是慶貴嬪。這個小吳氏是繼室所出,在此之前,太后都沒見過面,哪來的感情?自然待她不如。

身後的宮女晨曦輕輕的按著吳婕妤的肩膀,輕聲安慰道:“成妃娘娘只是將偏殿打掃了出來,也未曾添置什麼東西,估計內府送來的份例成妃剋扣了不少。只是如今我們身在屋簷下,莫要置氣。太后娘娘賞賜了許多物件,等都擺上了,也顯華貴呢。”

吳婕妤勉強笑了笑,柔聲道:“太后姑母厚愛。”

她身邊的宮女嬤嬤大多都是太后賞賜下來的,也是為了她好,這些人定不是偷懶耍滑、吃裡扒外的人。但是也有缺點,她便是心中對太后有所不滿,嘴上也要感恩戴德,這些個宮人另一方面都是太后的眼線。

太后如今是吃一塹長一智,她已經不指望自己的侄女有多好了,而是實施全面監控,從日常的各個方面調/教,嬤嬤宮女都是忠言逆耳的慈善人,一定要打造出一個賢惠明理的妃嬪,不能讓吳婕妤走慶貴嬪的老路。

吳婕妤舉目望去,在這宮中,就像牢籠,竟是沒有一點希望。

上陽宮。

華裳吹了吹碗裡的藥,又用勺試了試溫度,柔聲道:“佶兒乖,藥已經不燙了。”

陳佶如今也是十歲的大孩子了,但還是會有小孩子的脾氣,生病了不願意吃藥,有時候也會委屈撒嬌。

陳佶已經在華裳身邊待了四年多,從一開始的生疏到如今的親密,雖不是母子,到底還是有幾分母子之情的。

陳佶躺在床上,臉上有些蠟黃,聲音弱弱:“母妃,兒臣沒事,只是不想喝藥。不過是一點風寒,幾天就好了。”

華裳摸了摸陳佶的額頭,柔聲道:“胡鬧,生病了怎麼能不吃藥?母妃還給你準備了冰糖雪梨,喝完藥可以吃哦。”

陳佶的最愛就是華裳親自下廚做的冰糖雪梨,聞言眼睛一亮,然後又暗了下來,糯糯道:“王府的母妃就不會下廚給我做東西,只有弟弟能吃到母妃的廚藝……”

華裳嘆了口氣,知道陳佶又想起了王府的親生父母。

敬王妃年初的時候產下了一個男嬰,敬王和王妃成婚二十年,方才得了這第二個男孩,可以說是愛若珍寶,陳佶在一旁默默看著,自然心情抑鬱。

陳佶畢竟常年不在敬王和王妃身邊,敬王和王妃覺得虧待他、對不起他、也想好好疼愛他,可是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阻礙了他們的交流。

加之生長的環境不同,敬王和陳佶之間的交流也出現了問題,而王妃自然將要將主要精力放在脆弱的新生兒身上,自然就有些忽略了陳佶。

於是隔閡漸生。

這也是皇帝想要看到的畫面,是皇上把陳佶接到宮中來的目的之一。

這是一種長期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