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滅羌作戰

章武二年(222年)三月中

魏延同西羌使者會面,雙方就民族問題上進行了意見交換,西羌使者指出了《管理辦法》中的不足之處,並希望季漢能考慮到羌人的風俗習慣,也能傾聽傾聽他們的訴求,以避免發生誤會,從而導致雙方刀兵相見。

作為西部統帥的魏延,在充份聽取了西羌使者的意見後,竟一臉慚愧的向西羌使者道歉,並表示是他考慮不周,他會立即上書陛下重新修訂《管理辦法》,同時也誠摯的邀請西羌使者參與到其中,一副禮賢下士,絲毫不顧及自身的顏面的模樣。

本來西羌使者還有所懷疑,畢竟魏延的性格作為敵人的他們早就研究透了,可這是魏延當著一眾文武的面說的話,而且滅羌計劃這裡只有法正和他知道,所以很多人聽聞魏延讓步,都露出一臉不可置信的表情,這無疑增加了事情的可信度。

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讓西羌使者信以為真,畢竟震驚這種表情是很難裝出來,幾乎一眼就能分辨真假,再加上魏延以遵守信義而聞名天下,既然他都這樣說了,那大機率是要重新修訂《管理辦法》,這讓他如何不高興呢。

畢竟能和平解決的事,為何要刀兵相見,更何況敵人還是強大的大漢,要知道在過去幾百年間發生的漢羌之戰,不管是強大無比的先零羌,還是盛極一時的燒當羌,最後的結局都是以慘敗而告終,他們怎能不怵。

在得到想要的答案後,西羌使者迅速派人返回位於湟水谷地最西端,同西海郡交界處的西羌叛軍大本營龍夷城(龍耆城),告訴城中首領他這些天取得的成果,並希望他們暫時按兵不動,不要去挑撥季漢的神經,以免影響雙方的和談計劃。

對於使者的來信,西羌諸部首領自然是喜不自勝,要不是季漢侵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其實也不想和強大的漢軍作戰,畢竟面對騰出手來專心作戰的漢軍,試問誰人不發怵。

而且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之前漢軍在涼州平叛碰壁,並不是他們有多強,而是因為中原動盪,漢軍的注意力沒在他們身上,這才讓他們得以僥倖得勝,或許勝利普通族人可以毫無顧忌的慶祝,但他們這些首領而言頭腦必須清晰,至於不清醒的恐怕早就死了。

因此,見季漢竟主動讓步,他們自然不會得寸進尺,於是便在龍夷城等待使者的訊息,若協商順利的話,他們就能早點回家放牧,大不了以後老實億點點,大漢說什麼他們就幹什麼。

倘若協商不順利的話,他們有決心,有信心來保衛家園,不介意和漢軍拼個你死我活,屆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啊。

不過他們可能想不到,魏延的確在塑造信義的人設,也一直秉持著信義的處世原則,甚至在面對敵人時他依舊能恪守信義,但在魏延的心裡屢次犯境的胡人,很明顯不在他的信義列表中。

所以,他們中計了。

……

三月末

當魏延和西羌使者協商該如何修正《管理辦法》時,法正已經遴選了軍中精銳,並以在西涼長大的馬岱為大軍先鋒,領三千餘精銳晝伏夜出,利用鮮為人知的小路避開沿途的羌胡部落,同時悄無聲息的越過允吾城,一路潛入到破羌要塞外圍的山林中。

在抵達山林後不久,漢軍隨後派出探子偵查,發現叛軍的防守果然很敷衍,畢竟北地的初春同樣寒冷,而且有允吾城在前,破羌要塞安全得很。

鑑於此,漢軍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趁守軍不備之時突然發動襲擊,而要塞內的西羌叛軍明顯沒料到漢軍會出爾反爾,不宣而戰的偷襲破羌要塞,在猝不及防之下幾千守軍被漢軍殺得大敗,在死傷千餘人後,殘部只能倉惶的退出破羌要塞,將湟水谷地最重要的出口拱手讓人。

在拿下破羌要塞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