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憋屈的馬超

在劉備的激勵下,兩軍很快合兵一處向下辯趕去,途中多次接到龐統傳回來的情報,在情報中表明曹操兩萬大軍圍而不攻,曹軍意圖不明,曹軍的舉動無疑佐證了魏延的判斷。

在趕赴下辯的途中,魏延還不忘向劉備強調,各州郡府庫內的銀錢、荊州糧秣交易所得的銀錢,要麼是用來開發南中、西涼、漢中等地,要麼是用於整頓軍制所用,一分一毫都動不得。

若無故動了,恐怕會拖慢兩州的民生建設,致使白白浪費發展時間,讓曹、劉雙方的實力非但沒縮小,反而越拉越大,恐怕得不償失啊。

魏延都這麼說了,劉備還能怎麼辦,他又不能言而無信,只能咬牙給了。

就因為此事,劉備可愁了好幾天,也為一時興起而誇下的海口感到後悔,整整三億多錢,而且還不是那種私鑄的大錢,而是一枚一枚的漢五銖錢,這下他的小金庫算是徹底遭殃了,本來打算漢中之戰結束給眾將分金的,現在看來還是算了吧。

三弟,你知道大哥為了你,付出多少麼!!。

……

三萬餘人僅用了十天就抵達下辯,在下辯歇息一晚後,第二天大軍原地換裝,和離開南鄭時一般無二。

第二天啟程時,魏延按照原計劃向劉備進言,欲讓馬超領兵從岐山道進兵狄道,同趙雲匯合後在趙雲帳下聽令,協助趙雲經略西涼。

劉備在沉思片刻後,採取了魏延的建議,不過劉備不同意將馬超放在趙雲帳下聽令,好歹人家馬超曾經也是一方諸侯,在他麾下大將帳下聽令成何體統,要讓天下人知道了,還以為他劉備沒容人之量。

遂打算拜馬超為平西將軍,領兵一萬西進狄道,以趙雲為主,馬超為副共同經略西涼。

但遭到魏延的強烈反對,趙雲現在才翊軍將軍,若馬超被拜平西將軍,屆時西涼戰事誰主誰副,萬一令出多門導致兩軍配合失誤,而造成嚴重的後果,那就不是誰主誰副的問題了。

而後魏延言明馬超新降,應該像龐德、馬岱那樣,待立下功勳後再做安排,寸功未立卻身居高位恐引軍中將校不服,將帥不合乃取死之道,不如先拜馬超為偏將軍,領兵五千去做趙雲的副手。

或許是魏延提起偏將軍,不知讓劉備聯想到了什麼,隨後不在此事上糾結,拜馬超為裨將軍領兵五千去協助趙雲作戰。

也怪馬超倒黴,益州之戰結束的太快,他連投降立功的機會都沒有,而後又因張琪瑛一事,本來眉來眼去的雙方,又斷了近一年的聯絡。

雖然最後還是投靠了劉備,但因整體戰略已佈置完成,魏延根本就沒考慮到馬超,所以他只能跟著劉備在西鄉、洋縣等地駐守,防備夏侯淵入侵的同時,也要協助伊籍南遷漢中之民。

緊接著就是張衛戰死,陳倉道陷入兵力短缺的情況,劉備留下大將楊昂守洋縣後,帶著萬餘兵馬撤回陽平關,馬超也在此列。

劉備領軍才剛剛抵達南鄭,曹軍因久攻盤蛇要塞而不下,隨即選擇從陳倉道撤軍,正面戰場開始進入相持階段。

還有更離譜的,他們剛抵達南鄭後不久,夏侯淵就領兵殺出子午道兵臨石泉,劉備為保石泉、西鄉等地不失,遂遣馬超領兵支援。

可大軍還沒走多遠,石泉大捷的訊息就傳至南鄭,讓馬超嘆息時運不濟後,無奈的回到南鄭陪伴在劉備左右。

所以,馬超雖然全程參與了漢中之戰,但他的存在感甚至不如被留在洋縣的楊昂高,畢竟人家擊退幾次曹軍的攻城,現在正領兵攻略儻駱道。

而和他一同投靠劉備的部屬龐德、族弟馬岱相比,那就更沒得比了。

只能說馬超時運不濟,和劉備在漢中充當救火隊,哪裡有危險就去哪裡,可每次總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