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君臣相左

六月中

有關於漢中之戰的情報,源源不斷的彙集到皖城,至於為什麼不是建鄴,因為在二月初,漢中之戰尚未發起時,孫權就以督查江東春耕為由,領著周泰並萬餘兵馬在此駐紮,一直到今天都尚未退去。

本來孫權初至皖城時,讓樂進、李典、張遼三人緊張好一陣子,但幾個月過去了,都不見孫權有犯境的意思,反而每天帶著麾下文武,去到田間地頭視察,甚至孫權自己都會屈尊紆貴下田去體驗一番。

孫權的行為,讓合肥諸將摸不著頭腦,再加上曹、孫有協議,他們也不敢枉自挑起戰端,畢竟江東之主視察治下民政,好像也沒啥問題。

為此,他們只得提高警惕,默默加強防守,並隱蔽的在南硤戍之後又修建了一座烽火臺,防止孫權犯境。

對此,孫權沒有任何表示,依舊我行我素。

……

皖城,太守府

“咳咳……”

面色有點蒼白的魯肅正翻閱著孫權遞過來的情報,時不時的咳嗽一聲,讓一旁的孫權心也跟著揪起來。

“子敬,最近身體可好些,送來的補藥可否服下。”

孫權關心的問道,自周瑜去世後魯肅的作用越發的凸顯,不管是在兵事上,還是在民事上,都成了他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只是他身體,哎……。

“多謝主公送來的補藥,在下已無大礙,不過區區風寒罷了。”

魯肅搖搖頭,對自己的病並不在意,反倒從漢中傳回的情報讓他振奮不已,時機至矣!。

“主公,漢中之戰已經進入僵持階段,雙方大量的兵力被牽扯,短時間內很難分出勝負,這就給了我們打破桎梏的機會。

不管是荊南還是合肥,防守都十分薄弱,不知主公想取荊南,還是取合肥。”

看完情報魯肅斟酌半晌後說道,孫權叫他看這些無非就是讓自己為江東攻取合肥後,該如何進軍壽春、豫州來做規劃,並不是詢問他該打哪裡。

可魯肅有不同的看法,雖然他一直力主聯劉抗曹,同諸葛亮、關羽二人的關係也不錯,但他始終認為眼下最好的選擇,不是攻取合肥而是奪取荊州,全據江南之地。

荊州對江東,同荊州對劉備一樣重要,先不談民政問題,就單單戰略位置,都有讓他們不得不取的理由。

南方多水道,所以多以船舶代替陸上運輸,這就導致南方的富庶地區,基本都集中在長江兩岸,及其各大支流的兩岸,例如漢水之畔的襄陽,長江之畔的江陵。

江東自然也不例外,長江兩岸的柴桑、廬江、建鄴,贛水之畔的南昌、西昌等地,這些地方都由大江大河相連。

這些地方對於不善水戰的曹軍來說,就是一道道天塹根本無法逾越,但對同樣掌握舟楫之利的荊州軍來講,就如同豫州一般算是無險可守。

若有一天,劉備對江東抱有想法,遣水軍順長江而下偷襲江東各地,順流而下再加上風帆助力,水師戰船的速度會極快,江東水師根本就反應不過來。

唯一的辦法就是鐵索橫江,阻攔從上游而來的戰船,不然江東永遠處於劉備的兵鋒之下。

但這樣做了,長江水運恐怕會斷絕,對江東民生、經濟等方面的發展會造成重大打擊,不到萬不得已不可取。

魯肅認為,與其提心吊膽的防守,不如主動出擊搶佔先機,這就是自魯肅成為大都督後,一直主張攻取荊州的原因,這些道理孫權自然明白,所以就有了之前的荊州之戰,只不過沒打過罷了。

如今機會又來了,劉備主力在漢中同曹操血戰,荊州軍又分兵襲取上庸,現在荊南邊境上只有關羽部屬廖化、周倉、傅士仁三將,分領五千兵馬駐醴陵、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