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來的速度,超過了魏延和馬謖的想象,僅僅六天,諸葛亮和陳到兩人兩騎,就趕到了臨湘城下,著實讓人驚訝不已。

說實話,魏延還挺意外的,他還以為諸葛亮不會騎馬,不管後世的影視劇中,還是前幾次諸葛亮趕路時,都是坐的車,一副慢悠悠的樣子。

看來這次秋收的成果,對諸葛亮的衝擊,比他想象中還要大。

“軍師,這是六月中旬以來,小麥收割的資料,還請軍師審計”

魏延知道諸葛亮需要什麼,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將他帶到鎮公所,拿出十餘捆竹簡,放在諸葛亮面前讓他隨意翻閱,反正所有資料都是真實的,一點都不怕被審計。

看著魏延率直的行為,讓諸葛亮的疑慮頓消大半,隨手拿起一卷竹簡,仔細研讀了起來。

良久之後,諸葛亮抬起頭,深深的看了一眼魏延說道:“文長,你真乃濟世之才也,在屯田上,就算蕭何在世,也遠不如你”

說實話,諸葛亮也不是沒見過畝產六石的良田,在徐州有好多世家中,家裡或多或少都有幾十畝良田。

但是在革新鎮周邊,整整上萬畝土地,平均畝產近七石,甚至還有畝產八石的土地,這要讓中原世家看到了,恐怕要發瘋啊,諸葛亮可以想象得到,只要這樣的收成傳出去,北方的世家大族,一定會往南方投入更多的精力。

“軍師謬讚了,蕭相有經天緯地之能,在下只是對農耕之事觀察的比較深而已,豈敢與之相比”

魏延可沒胡說,作為漢初三傑之一,蕭何的內政能力,遍觀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強於他的人屈指可數。

區區螢火,豈敢與皓月爭輝。

對於魏延的謙虛,諸葛亮笑了笑不可置否,隨後問道:“文長,秋收之事進展如何,是否需要幫助”

“稟軍師,小麥秋收已經進入尾聲,目前只剩下兩千餘畝,只要這一批小麥完成晾曬,預計在七月中旬,就能全部完成收割。

在收割完小麥後,就能立即開展水稻收割專項工作,目前已經將田裡的餘水排光,預計最晚在九月底,將完成秋收工作,開始耕種第二茬冬小麥”

水稻和小麥不同,面積多了一倍先不說,僅收割、運輸、晾曬等環節,耗費的時間,遠遠比小麥長得多,所以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文長,不知冬小麥為何物?”

諸葛亮其實挺喜歡和魏延談話的,不僅僅是他腹有良策,還時不時蹦出一些新奇的詞語,讓人耳目一新。

“軍師,新法種植小麥,中間會留下半步寬的距離,用於除草、施肥,所以,每塊土地會有四成左右被閒置。

而這些土地,被閒置長達一年之久,所蓄養的肥力,足夠小麥生長所需,種植冬小麥,可以讓土地利用率更上一層樓”

魏延力主種植冬小麥,兩個原型,第一,俗話說瑞雪兆豐年,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小麥的產量說不定會更高。

第二,也是為了節約時間,今年春耕,一萬多軍民前後忙了兩個月,種完小麥就插秧,時間十分倉促,如果不是有軍隊幫忙,恐怕根本來不及耕種完成。

而在今年之後,劉備即將入蜀作戰,先不說劉備會不會抽調荊南之兵,就單單孫權陳兵邊界,就會牽扯大量精力,如果再像今年春耕一樣,恐怕力有未逮。

假如在冬天先將小麥耕種,在明年春耕時,就只需種植水稻,如此一來,時間將十分寬裕,就算沒有軍隊協助,僅靠革新鎮百姓,就能完成耕種,一舉多得啊。

諸葛亮點點頭,算是認可了魏延的解釋,隨即揮了揮手,將魏延和馬謖趕了出去,示意他們不要打擾自己看書,然後從書架上,抽出一捆竹簡,開始閱讀了起來。

見此情景,魏延無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