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了這八百戶人口,這些隱戶也要跟著登記資訊,重新上戶籍,分田地。

城中的豪門大戶見這府尊年紀雖小,儼然有大幹一場的架勢,眼下看起來諸事井井有條,倒是不容小覷。

於是家中子弟進了府衙當差的,其長輩都會叮囑一句盡心做事。

賈珠自不清楚這些人的念頭,眼下卻有一件令他高興的事,那就是賈芸終於回來了!如今府衙糧倉的糧食就快見底了。

為著節省些,知府衙門上上下下,連帶賈大人的後院,每天只吃兩頓飯,每頓也只有一葷一素兩菜而已。

各州縣也報過急,賈芸再不回來,大家都得喝西北風,到時候餓肚子事小,流民生亂就麻煩了。

如今見他回來,賈珠欣喜不已,一掌拍在他肩頭:“你小子總算回來了!”

賈芸走了這一趟,風塵僕僕的,人瘦了幾分,臉也曬黑了。

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侄兒幸不如命,此次南下按您的吩咐,糧食都買足了.”

賈珠讓他坐下喝茶,叔侄二人說了回話,這才曉得糧食的價格竟比市面上低許多,不由奇道:“你是從哪裡買的糧?就算咱們買的是陳糧,這個價格也著實低了些.”

賈芸渴極,猛灌了兩口茶,用袖子擦了擦嘴道:“這事多虧了皇商薛家。

我先前也尋了幾家糧鋪,都知道秦北缺糧,價格就高的很,咬住就是不講價。

而後到了薛家鋪子,他家在長安和漢中府都有糧鋪,一聽說我是替大人過來買糧的賈家子弟,管事別提多熱情了。

開口就是咱家是薛家的貴親,咱們買的是又是陳年舊糧,那管事當即拍板,價格便比市面上足足低了兩成!”

賈珠聽了頗感意外:“竟是如此.”

真沒想到薛家竟肯在這時候幫忙,實在是意外之喜!於是欣喜過後,便讓人叫戶房經承過來,安排分糧之事。

又給三州十六縣去信,著他們儘快來府城領糧食,這才打發賈芸下去,令好生休息幾日。

其實薛家這事說起來,也是因著感謝賈珠之故。

去年他把織機圖紙獻給永嘉帝,連帶著提了一嘴薛家。

陛下為表嘉獎,一道旨意便封寶釵為鄉君,薛家上下深感皇恩浩蕩。

帶著發懵的妻子和女兒接了旨,薛嶺跟傳旨太監略一打聽,便曉得是好外甥賈珠在陛下跟前替他請功,這才有這樁天大的喜事。

待謝過傳旨的天使,設宴款待了一回,又拿了厚厚的紅封謝過,等人走了,薛嶺回屋,私下便跟妻子、女兒說了此事,笑道:“這孩子當真是個有情義的,算是送了咱家一份大禮。

只我這當姨夫的,怎好白白接了晚輩孝敬,也得有所表示才好.”

薛姨媽已是喜的見牙不見眼,一拍手笑眯眯道:“就知道他是個好的,這恩典多少銀子都買不來!我話先撂在這兒,咱可不能虧待了他.”

薛姨夫笑著點頭:“這是自然,我有些個想法,等琢磨好了便叫老吳過來商量一二.”

薛姨媽聽他這麼說,轉頭望向閨女亮晶晶的雙眼,摸了摸她的腦袋,欣慰道:“我的兒,娘就知道你比她們都強!以後你的前程,差不了的.”

寶釵方才得知,全憑表哥相助才能得此恩典,真是既欣喜又感動。

她定了定神,笑著謙道:“娘,什麼前程不前程的,我一女子,不過虛名罷了.”

本朝鄉君沒有封地,只一虛銜外加每年二百石祿米。

這點俸祿,於薛家這等大富之家來說,自然不算什麼。

薛姨媽想的卻更多些,她望著女兒,滿目慈愛:“傻孩子,你可懂什麼呢.”

有些話自是不好對閨女說,晚間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