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這些,我會詳細調查一下。”
“如果你說的是真的,那就允許你們掛靠在廢品站名下。”
京城的拾荒者太多了,像毛曉風那群人,拉幫結夥,違法犯罪,終究會成為城市的毒瘤。
趙家平覺得,如果是真正的拾荒者,那還不如讓其掛靠在廢品站名下,然後方便進行監管。
不然放任這些人野蠻流竄,不出事兒才怪。
聽到趙家平的話,謝二坤大喜。
能查就好,他不怕查。
只要查明白掛靠在國字頭下,他們就可以安心的撿破爛了。
這個城市,只要肯彎下腰,那就絕對能撿到財富。
讓謝二坤回去等訊息,趙家平安排人,對謝二坤和他的手下進行調查。
這對某些部門都是很簡單的事情,所以很快就查清楚,調查報告也送到了趙家平的辦公桌上。
根據調查,謝二坤跟毛曉風等拾荒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毛曉風等人基本是半撿半偷,各種壞事兒沒少做。
謝二坤不一樣,他違法的事情從沒幹過,去的也是國營垃圾場,請管理部門批條子,然後帶人在垃圾場撿破爛。
這時候的垃圾場是國營的,垃圾分類回收的技術和流程都沒有發展起來,很多垃圾都沒有被利用起來,社會上對環衛工作存在很大的偏見,除了被分配的,大部分人也不願意到環衛口工作。
國營垃圾場花的是財政的錢,從收集、運輸、處理的整個流程下來,清理一噸垃圾的成本大概要150多元,垃圾的回收利用率非常低。
碰到有人自願上門撿垃圾,主管垃圾場的處長覺得是好事兒,當即批條。
撿破爛撿的越多,垃圾場越省事兒。
而調查報告的最後,還統計出,拾荒者每年為北京市回收處理700多萬噸垃圾,可以為財政節省37億垃圾處理費。
所以,有拾荒者,也算是一件好事兒。
看完調查報告,趙家平就把允許拾荒者掛靠的事情,交給了盧副部長處理。
盧副部長處理事情也雷厲風行,馬上安排各廢品站,對片區內的拾荒者進行登記掛靠,並且強調監管到位。
如果有違法犯罪者,廢品站領導同樣會被追責。
這個決定一出,謝二坤立刻成了拾荒者中的傳奇人物。
原本毛曉風等人被抓進去,那些南河幫,北河幫,還有川幫的人,又要進行新的一群爭鬥。
可是謝二坤帶著他手下的拾荒者,掛靠在國字頭廢品站名下,形成了覆蓋全城的勢力,而且是一般拾荒者無法動搖的地位。
那些南河幫,北河幫還有川幫的拾荒者,本來正群龍無首,見此情景,考慮再三,都決定投靠謝二坤。
於是在國營廢品站掛靠的拾荒者,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量。
也因為有廢品站監管,拾荒者大軍在撿破爛賺錢的同時,也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