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公公這是哪裡的話,下官怎會沒有聽說,可謂慕名已久!”

俗話說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喜寧這種標準不折不扣的小人,在沒有掌控絕對的權勢壓制之前,得罪他絕對是自討苦吃。

威望如英國公,把官司打到皇帝面前都被羞辱了一番,更何況自己區區五品官?看著沈憶宸這副上道的模樣,並且還自稱“下官”,這點可是讓喜寧感到非常滿意。

要知道明朝太監其實是有品階的,十二監掌印太監為正四品,像寶鈔司、鐘鼓司等四司司正太監為正五品。

另外兵仗局、浣衣局、內織染局等大使太監,同為正五品。

不過一般而言,宦官的品階僅限於皇城內,除非是達到了王振這種級別頂級權閹,文臣面對他才會自稱下官。

正常情況下秉持著文人清貴,大多數還是以本官相稱,沈憶宸這算是把自己擺在比較低的位置。

難怪在遼東時候聽到過傳聞,堂堂大明三元及第投靠了閹黨,百般阿諛討好王振。

現在看來,確實如此。

當然,面對沈憶宸這樣的當朝紅人,喜寧還是比較給面子的回道:“咱家區區薄名,豈能入狀元公之耳,沈翰林真是客氣.”

“喜公公過謙.”

沈憶宸拱了拱手,滿臉的官場虛偽笑容。

見到客套的差不多了,沈憶宸於是試探性問道:“不知喜公公今日找下官,可有何要事?”

“沈翰林剛才面聖,莫非陛下沒有告知?”

聽到沈憶宸這麼一問,喜寧語氣有些意外,他可是特地等在此處想要提前熟絡一番,結果沒想到沈憶宸壓根不知道怎麼回事。

“陛下未曾告知,還請喜公公明示.”

“沈翰林提督福建軍務平叛,咱家被任命為監軍,以後咱倆共事還得多多親近.”

喜寧是監軍?聽到這個任命,沈憶宸感覺頭皮有些發麻。

不是每一個太監,都像成敬那樣骨子裡面有著文人風骨,願意秉持公心大義為百姓做一些實事。

喜寧這種宦官監軍,說不定還得為禍地方。

另外更重要一點,就是到了喜寧這種級別跟地位,自己是沒有任何收買的可能性,福建軍務平叛,一舉一動都將受到他的督察與監視。

而且喜寧奸歸奸,監軍經驗卻異常豐富,絕對不是什麼好糊弄的角色,到時候背後想要動手腳,恐怕不容易。

“能與喜公公共事,是下官的榮幸,自然得多多親近.”

“好,好.”

喜寧臉上堆滿了笑容,甚至為了展現親近,還站在了沈憶宸的身旁,輕輕拍了下他的手臂。

“沈翰林真是年輕有為,來日必能出將入相.”

“只是沈翰林可知,咱家為何會擔任你的監軍?”

“下官不知.”

沈憶宸很乾脆的搖了搖頭,就連喜寧擔任的監軍的訊息,都是他告知自己的。

背後的彎彎繞繞,那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為什麼明朝權臣,大多數會選擇與宦官合作。

原因在於內官獲取訊息的速度與渠道,強過外官太多了!“王公公舉薦的.”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喜寧臉上帶著一抹深意笑容,他相信以沈憶宸的智商跟才學,應該能明白背後的淵源。

確實如同喜寧猜想的那樣,當聽到王振名字的時候,沈憶宸瞬間就品味出來前因後果。

看來不僅僅是朝廷外堂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紫禁城內的權力鬥爭,同樣充斥著明爭暗鬥。

“王公公舉賢薦能,眼光獨到下官敬佩.”

明白歸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