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父子聯手” (二合一) (第1/5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正統十二年正月初二。
幾乎就是在鄭祥前腳趕到京師,後腳福建布政使張琛與都指揮使鄧安的聯名上疏奏章,就已加急呈遞到了朱祁鎮的御案上。
並且奏章裡面的內容,遠比鄭祥描述的更加嚴重!福建布政司參議竺淵聯合兵馬指揮僉事劉海,在封鎖了福建數座礦區幾天後,按捺不住召集了一千多名官軍,正式進攻最大的福建寶豐礦區,準備把造反首要份子給殲滅。
按照正常邏輯推理,一千多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打個礦工老百姓,應該就跟砍瓜切菜一樣簡單。
竺淵同樣抱著這樣的想法,他準備剿滅礦工之後再上疏朝廷,以求戴罪立功。
畢竟堂堂知縣與三百名官軍被殺,他身為上司主官,想要摘除責任是不可能的事情。
輕則被貶官,重則甚至有可能被革官問罪。
只有立功平息了這場叛亂,才能把懲罰給降到最低,這就是為什麼他會急著動手的原因。
但竺淵萬萬沒有想到,礦區地形無比複雜,各條礦洞就跟吞噬人的深淵一般,官兵進去了就再無聲息出來。
等到最後竺淵發現事情不對的時候,局勢已經徹底發生了逆轉,從其他礦場支援過來的礦工,乃至當地很多被苛捐雜稅壓迫的活不下去的貧苦農民,紛紛加入了起義礦工隊伍。
反攻之下官軍大敗,參議竺淵被俘,兵馬指揮僉事受傷逃回了福安縣城。
可不知道是民怨太深,還是礦工們跟爐丁殺紅了眼,參議竺淵被俘後居然就地斬殺了!縣令不過是七品地方官,布政使參議可是從三品大員,身穿緋袍主政一方的!這下事情被徹底鬧大,福建布政使司跟都指揮使司再也不敢有丁點拖延跟隱瞞,於是快馬加鞭的把軍情奏章稟告到了朝廷中樞。
龍椅上的朱祁鎮翻閱著這份奏章,臉上表情肉眼可見的陰沉了下去。
當看到竺淵被俘斬殺的那段文字時,朱祁鎮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直接把福建布政司奏章重重拍在御案上。
“堂堂朝廷三品大員被反賊所殺,福建布政司還是我大明的疆土嗎?”
這一聲咆哮質問,嚇的文華殿內宮人、婢女都趕忙跪倒在地,生怕皇帝的憤怒會牽連到自己。
甚至就連站在朱祁鎮身旁的王振,都下意識的的後退了一步,如今天子龍威愈發駭人了。
其實也不怪朱祁鎮如此憤怒,傳統漢地十八省歷來就是朝廷基本盤,開國至今極少出現三品緋袍大員被殺的先例。
並且這還不是在亂戰中陣亡,而是被俘後才斬殺,簡直赤裸裸的打了官府跟朝廷的臉。
如果這種事情都不去嚴懲的話,那麼對朝廷威嚴將造成極大的傷害,最後各地紛紛效仿起義,國將不國!“萬歲爺息怒,福建布政司自然是大明的疆土,此事重大要不請諸位大臣們來召開朝議?”
王振出言安撫了朱祁鎮一句,並沒有主動在這件事情上建言獻策,反而提成召集文武大臣進行朝議。
這便是王振恩寵長久不衰的秘訣之一,他在皇帝面前,乃至曾經的三楊跟太皇太后面前,始終保持著一副謙卑的姿態,不去挑戰統治者的權威。
“先生,那認為此事該如何處理?”
召集文武權臣入宮,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朱祁鎮怒火正在頭上,他沒耐心去慢慢等商議結果。
“萬歲爺,朝政之事奴婢不敢妄言.”
“先生何需如此,這是朕的要求!”
朱祁鎮從來就沒有宦官干政的概念,甚至很多時候都會主動要求王振對軍國大事進行評判。
對於朱祁鎮而言,王振並不是一個皇城的太監,而是自己人生路上的導師。
如果是換做幾年前,王振依然會選擇推辭不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