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兵不如匪 (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當你做了聖人之事,那便人人皆可成聖!”
臺下的何聞道,意氣風發的大聲附和一句。
現在他算是徹底的理解了,為何沈憶宸會與傳統士大夫文人不同,那便是他始終沒有空談義理,而是用行動去踐行著聖人之言。
這才是真正的經世致用!聽到何聞道的話語,沈憶宸朝著他點頭示意了一下,然後再次看向眾人。
“沒錯,古往今來從來都不是看聖人說了什麼,而是看聖人做了什麼,堯舜禹湯受萬世敬仰,莫不如此!”
“在下希望諸君,與其天天鑽研何為天理道義,不如去行萬里路體恤民間疾苦.”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才是真正的文人風骨,士大夫神魄!”
沈憶宸這番話語,如同煌煌之音,讓在場眾人備受衝擊。
他沒有賣弄文采引經據典,也沒有堆砌辭藻泛泛空談,甚至都沒有宣揚推崇自己的學說。
僅僅用著最質樸的語言,最淺顯的道理告訴眾人,莫要盲目的逢古必崇,逢經必念,不問世事。
真正的文人士大夫,當以民為本,以社稷為重!沉寂,如同死一般的沉寂。
不僅僅臺下年輕的文人後輩們,一時無法接受消化沈憶宸的言語。
就連臺上幾位大儒宗師,此時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義正言辭的反駁?很明顯沈憶宸的言語句句在理,如何能越過蒼生社稷去辯駁。
認同他言之有理嗎?讀了一輩子理學聖賢書的文人,壓根無法做到顛覆根深蒂固的思維觀念,去接納沈憶宸的“離經叛道”理念。
就在此時,一名身穿樸素長袍計程車子,越過人群站在沈憶宸的面前,朝他深深鞠了一躬。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晚學來自鄉野農家子,以前始終不明白為何飽讀詩書,卻始終無法改變家鄉父老的處境.”
“今日晚學明白了,與其坐而論道,不如以行踐言!”
幾乎就是在這名農家士子話音落下的瞬間,又是一名年輕文人走出人群,站在了沈憶宸面前躬身行禮。
“以前晚學讀范文正公詩詞,僅是學到了皮毛,現如今在沈提督身上,見識到了什麼叫做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不空談義理,挺身而出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才配得上文人二字!”
有了第一個人站出來,就有第二個,緊接著便會有第三個、第四個……“沒錯,沈三元一番話,讓晚學如醍醐灌頂!”
“文人不應該逢古必崇,更需貫穿古今!”
“在下受教了,狀元公無愧於大明魁首之尊!”
明朝江南地區本就學術活躍,百年之後的陸王心學崛起,以及更後面的“學派”之爭,便是在此地萌芽發展。
而在場的文人士子,更是其中思想開放的一批。
很多人在震撼與衝擊過後,不管是真認同沈憶宸的言語,還是崇拜他的功名政績,總之得到了回饋要比京師熱烈的多。
如果說國子監講學,僅僅是埋下了一顆種子,那麼時至今日,沈憶宸終於看到了一株破土的嫩芽。
“沈學”證道,自這一刻始!就在沈憶宸心潮彭拜,準備與這群年輕的文人士子們,再說一點什麼的時候。
樓梯處幾名身穿輕甲的軍士,突破了西湖雅集守衛的阻攔,出現在了人群末端。
為首的不是別人,正是護衛沈憶宸的騎兵小隊把總武銳。
見到武銳突然出現在這裡,沈憶宸立馬意識到有重要事情發生,當即拱了拱手說道:“抱歉諸位,本官還有要事在身,就不便久留,告辭.”
說完之後,在一眾詫異的眼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