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公道正義(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成國公朱勇“革除王爵,貶為庶人”八個字出來,讓在場中官員臉色均是一變。
正統朝十一年來,還從未革除過任何一位藩王的爵位,更別說魯王朱肇輝乃太祖血脈,當今天子的親叔父,朱勇就這般不留情面嗎?換做是別的藩王,朱勇壓根就不會說出這種話語,畢竟天子家事就算貴為勳戚,終究還是跟皇族宗室差了一等,捲入其中很容易惹火燒身。
但魯王所做之事,挑戰了成國公朱勇的底線,那就是刺殺沈憶宸!自從國公夫人林氏被賜死之後,朱佶性情大變陰鷙孤僻,無法再承擔朱勇對於振興家族的期望。
退一步說,就算朱佶沒有任何變化,受到林氏當年所作所為的影響,他在公府的地位同樣會一落千丈。
朱佶“廢了”,嫡長子朱儀正式擔任軍職,按照大明土木堡之變前的出征傳統,武將勳戚是要親自領軍作戰的,而不是在後方擔當一個吉祥物。
這也就意味著,朱儀注定要走上戰場面臨危險,如果出了什麼意外,成國公一族血脈能支撐起家族的,瞬間就只剩下沈憶宸一人。
要知道成國公朱勇的畢生,都在為了家族昌盛而努力,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信念,刻在了他的骨子裡面。
沒接納沈憶宸之前,這個婢生子是死是活,成國公漠不關心。
可一旦認定了這個兒子,朱勇就不允許任何人對沈憶宸下手,哪怕對方是大明親王。
不僅僅是為了父子親情,還為了家族的未來!“成國公所言,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朱祁鎮罕見的沒有表態,反而問起了其他朝臣的意見。
這一點讓在場大臣都感到很詭異,事關皇族親王,理應皇帝主動做出定奪,再交由宗人府處置。
現在宗正成國公朱勇,已經主動說出了懲處建議,皇帝還不表態?廷議重臣寂靜一片,這種事情無論是贊同還是反對,都沒有人會說出異議。
原因很簡單,明朝親王遠離朝野政權爭鬥,意味著對任何一名中樞官員都沒有任何威脅。
既然對方沒有利益衝突,還地位極高,何必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定罪事情,去得罪人呢?反之說兩句好話送個人情,同樣沒有官員敢做。
萬一被人彈劾與藩王有私交,牽扯進了謀逆重罪,那才真叫做倒了血黴。
不過就在此時,都御史王文站了出來說道:“陛下,此事涉及皇族藩王,理應慎之又慎.”
“臣認為不能聽信沈僉憲一面之詞,當由宗人府、三法司共同審理罪證,再行定奪.”
沈憶宸上疏河工物料縱火,以及遇刺重傷的奏章,更早一段時間呈遞到了京師。
當時以王振為首的閹黨見到後,可謂喜出望外。
沈憶宸本就在地方肆意妄為,布政司、都轉運鹽使司、巡按御史均上疏彈劾過,如果不是看在治水大業的份上,可能早就被號令回京問罪。
現在河工物料焚燬,人也重傷不起,還怎麼完成山東治水大業?沒有了這層護身符,回京之後王振有千百種方法,拿下沈憶宸定罪!如今沈憶宸突然彈劾魯王謀逆,不管是真是假,都不能讓他輕鬆如願以償。
最好把事情給鬧大,引發親王跟御史之間爭鬥,為沈憶宸的“罪證”再添上重重一筆!“王都憲,魯王勾結地方大員,圈養私軍,行刺御史,縱火河工物料,事事可謂人證物證俱全,何來一面之詞!”
朱勇聽到都御史王文的話後,立馬就展開了反駁。
他知道王文之所以會站出來阻擾,背後其實是王振的授意,可如今也顧不得這麼多了。
魯王沒事,就意味著沈憶宸有事!“那沈僉憲手中,可有魯王舉兵謀逆的鐵證?”
王文的反問,讓朱勇一時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