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佈局遼東(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公爺,這次陛下可有所應對?”
沈憶宸問了一句,雖然知道現在防範已經為時已晚,但終究比毫無準備要強。
“陛下敕令各處總兵鎮守操練官軍,並且從京師各營挑選驍勇者已備出塞。
另外左都督楊洪掛鎮朔將軍印出鎮宣府,壯吾邊軍勇敢之氣,消彼虜賊覬覦之心.”
成國公朱勇嘴中的左都督楊洪,算得上是明朝中期的一位名將。
世襲軍戶出身,永樂年間開始跟隨明成祖朱棣北伐,從此鎮守北境邊關,四十餘年無數次南征北戰,打下了赫赫威名,聲震朝野!就連漠北蒙古諸部畏懼其威名,都尊稱楊洪為“楊王”,有他出鎮宣府守備,理論上應該萬無一失,不用擔心邊疆出現什麼亂子。
可是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成國公朱勇總感覺邊關有些不太穩當,所以才會主動與沈憶宸提及這些軍國大事。
可能此時在成國公朱勇的心中,沈憶宸已經不再是那個尚未長成的少年,而是可以承擔起統軍治國重任的朝臣。
雙方在這一刻,終於處在了平等的對話位置!“瓦刺部也先已經打通西域跟遼東,縱橫漠北萬里對大明形成了泰山壓頂之勢。
光靠著楊都督出鎮宣府,完全不足以威懾韃虜的狂妄野心.”
“晚輩預計,下一步也先可能會降伏朝鮮,解除對大明發動進攻的最後隱患.”
終明一朝,朝鮮大部分時間都可以算個合格的藩屬國,甚至明亡後處於清朝統治下,依舊偷偷奉行著大明年號與禮儀,祭奠明朝先帝。
朝鮮不降伏,那麼也先側翼很容易遭受到朝鮮軍隊的威脅,戰鬥力可能不怎麼樣,卻始終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隱患。
這一點在明末女真崛起後,就實實在在的發生過,可惜那個時候大明已經無力迴天,側翼牽扯改變不了大局。
聽著沈憶宸的分析,成國公朱勇點了點頭,朝鮮是整個大明北方邊境,唯一沒有被瓦刺部也先控制的藩屬。
正統十年蒙古大汗脫脫不花,以大元皇帝的名義稱朕,對朝鮮國王下達了敕書,就已經展現出來狼子野心。
可那個時候兀良哈三衛還沒有被吞併,威脅並不能轉換為實質性的進攻。
現在瓦刺部已再無顧慮,朝鮮必然成為下一個目標!“我會稟告陛下,通知遼東巡撫李純嚴加防守,並且與朝鮮建立起聯防機制,以防被逐一擊破.”
成國公朱勇很快就想到了應對措施,可這點在沈憶宸看來僅聊勝於無。
原因就在於遼東諸地除了設立衛所的駐地,其他地方並沒有形成郡縣制的實質掌控,明初設立的奴兒干都司也名存實亡。
朝鮮你要論忠心吧,那確實還是有的。
可一旦得不到大明的鼎力支援,該當牆頭草的時候,那也絕不含糊。
歷史上就是如此,當瓦刺大軍陳兵朝鮮東部邊境的時候,立馬就選擇了歸順臣服。
僅靠嚴加防守這點支援力度壓根不夠,必須得拿出點實際性的軍事力量支援。
“公爺,現在李達與張祺等人,可在京營中還稱職?”
“還不錯,為何突然問起這個?”
“晚輩有個不情之請,懇請公爺調任李達等人到遼東都指揮使司任職.”
明朝遼東其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政機構,它並沒有如同其他十三省一樣,設立承宣布政使司,名義上是歸山東布政使司管轄。
可問題在於,明朝地方政府三權分立,三司是平級單位,互相不統轄,山東布政使司壓根就無權管理遼東都司。
也就是說,實際上遼東地區是處於一種“軍管”狀態,各地軍民事務,遼東都指揮使司可以全權處理,普通民戶即是都指揮使司下轄的“寄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