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關口差役,見到這證明著沈憶宸榮譽與地位的官銜牌,帶來的心裡衝擊就是後世“臥槽”一樣,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嗎的,老子沒看花眼吧,居然是狀元公回京?”

“老李你是不是找死,見到是沈僉憲官銜牌還敢這樣說話,世間有誰敢冒充三元及第嗎?”

另外一名關口差役,趕緊提醒了一句,萬一要是被沈僉憲或者他隨從聽去,不敬上官可是重罪!“可朝廷不是發了公文,沈僉憲賜敕馳驛歸,為何會在運河上?”

“你忘記當初沈僉憲離京,不同樣是租了艘普通的沙船,這才是真正的清廉謙和!”

聽到同僚的話語,這名關口差役回想起來了。

正統十年沈憶宸出鎮山東治水,如若不是運河上遇到了魯王府長史,可能誰都料想不到一艘普普通通的沙船,乘坐的是僉都御史。

“那我趕緊去稟告羅同知迎接,可不能怠慢了沈僉憲!”

說罷,這名差役急忙朝著後面官房跑去,通知關口駐守的通州府同知羅信,前來迎接沈憶宸。

官銜儀仗一打出來,看到的就不僅僅是碼頭差役,民夫、商賈、百姓,無一不是被這架勢吸引了目光。

“三元及第,六元魁首,莫非是沈狀元?”

“大明豈有第二個六元,定然是沈僉憲從山東回京!”

“沈僉憲治水立下不世之功,這次回京恐怕得飛黃騰達.”

“庸俗!狀元公治水乃以家國為重,你就只看到高官厚祿嗎?”

伴隨著議論紛紛,民眾們開始奔走相告,並且朝著沈憶宸所在的位置湧了過來。

山東賑災治水之事,惠及三省八府之地,再加上運河來往傳播,哪怕遠在京師的百姓們,都知道沈憶宸的功績。

拯救百萬蒼生,堪稱飲譽千秋!沒過多久,駐守碼頭關口的通州府同知羅信,率領著麾下官吏們,一路小跑急匆匆來到沈憶宸面前。

“下官通州府同知羅信,拜見僉憲!”

羅信當初可是在運河上,見識過沈憶宸那赫赫官威,如今治水功成歸來,朝堂平步青雲近在咫尺,更不敢有絲毫的怠慢,規規矩矩的打算行跪拜禮。

不過讓羅信沒想到的是,沈憶宸功成名就後,卻沒有絲毫高高在上的官架子,甚至比離京之時還要隨和。

只見沈憶宸面帶微笑,一把托住羅信說道:“羅同知,好久不見,就無需行此大禮.”

沈僉憲還記得我?聽著從沈憶宸嘴中說出自己的姓名官職,羅信可謂是激動萬分。

要知道當初在運河上,不過是一面之緣。

如今過去一年多,沈僉憲卻依然記得自己,這份殊榮如何能不激動?“沒想到還能勞煩僉憲惦記,下官真是惶恐.”

“羅同知客氣,本官還得前往京師覆命,就不寒暄了.”

羅信自然知道沈憶宸說的是客氣話,於是趕緊讓開道:“下官恭送僉憲!”

“再會.”

沈憶宸拱了拱手,坐上了蒼火頭找來的馬車,繼續朝著京師方向前行。

通州碼頭上沈憶宸現身的訊息,很快就被人用快馬傳遞到了京師,甚至還如同通傳捷報一般,一邊跑一邊高呼著。

“快訊,沈僉憲治水回京了!”

“快訊,沈僉憲治水回京了!”

……京師的街道衚衕,幾乎是瞬間就傳遍了沈憶宸即將到京的訊息。

許多京師百姓得知後,紛紛趕往崇文門方向,希望能第一時間恭迎治水功臣!京師九門中的正門為正陽門,專走龍車鳳輦,僅在皇帝出行的時候開啟。

正陽門左側就是崇文門,喻意崇尚文德,與正陽門右側的宣武門對稱,剛好形成左文右武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