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宗法除了嫡庶之分外,還有大宗小宗的區別,嫡長子為大宗,那麼他的同母弟以及庶母弟就全部為小宗。

明朝開國皇帝是太祖朱元璋,嫡長子為懿文太子朱標,那麼不管他是死是活都屬於宗法上的大宗,對於小宗有著家庭等級壓制以及政治隸屬關係。

這也就是為什麼,朱元璋會選擇建文皇帝朱允炆繼位,並且在靖難之前沒有什麼反對聲音。

就在於哪怕朱棣同樣是嫡子,並且還是皇叔的身份,小宗依然不能僭越於大宗之上。

當年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就是面臨著景泰帝朱祁鈺如今的局面,年齡不大卻絕嗣。

為了穩固朝局跟權力傳承,又對自己還能生出男孩抱有期望,不敢選擇宋太宗一脈的旁支來當繼子,防止繼子本家勢力做大壓不住。

想來想去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從早已沒落的宋太祖趙匡胤後人中,選擇一支來過繼為傳承人。

並且宋太祖一脈是大宗,禮法上面完全站得住腳,朝臣們沒有反對的基礎,這才有了後面宋孝宗趙昚的故事。

對於現在的景泰帝朱祁鈺而言,當英宗、襄王一脈都不能選的時候,大宗懿文太子朱標的後人法理上最好的選擇。

並且經歷過太宗皇帝朱棣的打壓,朱標幾個後人活的戰戰兢兢,從天而降一個皇帝頭銜,絕對會把朱祁鈺視為再生父母,孝順程度突破天際。

當然弊端就是明太宗、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加上景泰帝自己這一脈,哪怕走過繼大典的流程,依然有著被雀佔鳩巢的風險。

就好比後世嘉靖皇帝繼位之後,把明太宗朱棣改為了明成祖,然後由於太廟祭祀的位置不夠用,就把明仁宗朱高熾給請了出去,把自己親爹朱祐杬追封為明睿宗永享太廟。

如果景泰帝朱祁鈺選擇懿文太子朱標後人為弟,那麼勢必就會把朱標追封為皇帝,順帶建文帝朱允炆要翻案承認皇帝身份,這樣“天子七廟”的位置後續一定會不夠用。

那麼到時候誰的祖宗排位被請出來,恐怕就不好說了……保自己身前身後名,那麼九泉之下就無顏面對歷代先帝,保仁宣一脈世代傳承,就必然要承擔明英宗朱祁鎮子嗣繼位後帶來的風險。

如今沈憶宸把這個兩難的抉擇,交到了景泰帝朱祁鈺的手中。

果然聽完沈憶宸的兩計後,躺在病榻上的朱祁鈺一時無言。

除了已知的風險外,還有就是皇子朱見清太過於年幼,是在朱祁鎮南宮囚禁時期出生,現在不過是個三歲的幼童。

朱見清繼位要麼就後宮干政,要麼就是權臣攝政,不存在第三種可能性。

要是日後朱見清是個庸碌無為之輩,斬斷不了後宮跟權臣的勢力團隊,就會成為一輩子的傀儡皇帝,乃至於大明江山的改朝換代。

古往今來歷代帝王,挑選儲君無一不是慎之又慎,可朱祁鈺意識到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讓自己做出萬全之策了。

“沈卿,退下吧,讓朕再好好考量一番.”

事關大明的江山社稷,事關祖宗的基業傳承,朱祁鈺著實不敢貿然做出這個抉擇,他需要謹慎思考。

“陛下,事急從權,還請早做決斷.”

沈憶宸提醒了一句,說實話他看到朱祁鈺這副模樣,對於他的壽命還能撐多久,著實沒有多大的信心。

挑選儲君舉辦過繼以及冊封皇太子大典,就相當於在法理上面有著皇帝本人的背書,對天下局勢的穩定有著莫大的作用。

如果景泰帝朱祁鈺駕崩之前沒有做成這兩件事情,那麼無論是由沈憶宸或者石亨來主導新君即位,整個性質就完全變了。

除非是順應大勢讓沂王朱見深即位,否則天下必將大亂,這是沈憶宸已經可以提前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