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濙告知的?沈憶宸著實有些意外,要知道在謀害朱見濟的物件中,文官集團這群老臣的嫌疑最大,為首的就是禮部尚書胡濙。

他居然告知成國公背後真相,打的是什麼主意?看著沈憶宸一臉驚訝的神情,朱勇繼續說道:“向北,你心中肯定是很意外吧,不過換個角度考量就不足為奇了.”

“皇太子病重一事過了這麼久,宮中風言風語已經在朝廷高層中傳開了,眾大臣只需要思索一番,就很容易把懷疑物件鎖定在大宗伯等文官重臣身上.”

“可問題是如果此事跟他們沒關係,你說大宗伯又該如何自證清白?”

聽到成國公朱勇這麼一解釋,沈憶宸瞬間就明白了。

確實按照誰受益最大,誰的嫌疑就最大的原則推斷,謀害朱見濟的幕後主使,很容易就懷疑到胡濙等文官重臣身上,想必這群老油條也知道外界的風言風語。

飽受猜疑卻無法爭辯,加之朱勇跟胡濙是親家的關係,向他吐露心聲是最穩妥的辦法,等同於告知整個勳戚集團,自己與謀害皇太子朱見濟沒有任何關係。

“公爺,大宗伯此言可信度有多少?”

“以我對他的瞭解,至少有八成以上.”

放在朝中官員信任度上面,八成是個相當高的機率了,幾乎可以排除胡濙的嫌疑。

那麼這也與沈憶宸當初的疑惑不謀而合,他心中其實一直冥冥中有著預感,胡濙跟文官老臣沒這個膽量去做謀害朱見濟的事情。

“皇太子朱見濟之事,愈發撲朔迷離了.”

聽著沈憶宸的感慨,成國公朱勇附和了一句道:“是啊,本公為官這麼多年,發現如今的朝堂變得愈發陌生.”

“向北,關鍵時刻一定要謹言慎行,不要衝動行事.”

成國公朱勇再次囑咐了一句,這幾年半退休的狀態,已經磨掉了他身上的銳氣。

加之夫人林氏跟次子朱佶的賜死,更是不想再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

如今唯一的期盼,就是兩個兒子能安安穩穩的朝中為官。

“是,晚輩明白.”

“那本公就先回宮覆命了.”

“公爺,慢走.”

望著成國公府的馬車遠去,沈憶宸並沒有跟著離開,他依舊站在錦衣衛詔獄門口等待,襄王跟魯王兩人的手寫認罪疏!次日上午,經過趙鴻傑跟沈憶宸再三稽核潤色的認罪疏,擺在了景泰帝朱祁鈺的御案上,他看了後簡直是龍顏大悅。

可以說這兩封認罪疏的內容,完美達到了朱祁鈺心中的期望,襄王、魯王不僅交代了自身罪行,還非常卑微的祈求皇帝寬恕,以及向天下諸藩傳達了屈服的意思。

並且革爵去國的懲罰,實打實的告訴了天下諸藩,《宗藩條例》頒佈後不再是什麼一紙空文,從此大明宗親將降等襲爵,再也沒有什麼世代王侯的說法。

戶部新任尚書年富簡單的統計了一下,單單這一道《宗藩條例》帶來的受益,目前就已經超過了百萬兩。

如果仔細徹查王府莊田以及掛靠免稅的地主,開源節流之下國庫整體賦稅能增長十分之一,堪稱十分的誇張。

要是再加上最近幾年修建完畢,陸續開始盈利的五大海關,景泰朝的稅收可能要比正統朝提升五分之一左右。

國庫一旦充盈起來,那麼抵禦天災人禍的抗風險能力將大大增強,大明的老百姓總算是可以過幾個安穩年了。

除了國庫稅收上面的好訊息外,兵部在六月也是收到了定襄伯郭登的軍情,稟告了天聖汗也先毒殺阿剌知院兩個兒子,從而雙方產生了巨大的間隙,整個蒙古汗國有分崩離析的可能。

兵部大堂內,于謙、儀銘、沈憶宸三位兵部尚書齊聚,商討著關於蒙古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