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錢越花越多 (第1/2頁)
大明轉折點和土木堡之變 臨城往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陛下聖明,雖然軍戶逃籍目前可能不多,可是匠戶逃籍想必已經不少了.”
朱佶點了點頭,恭維道。
“你錯了,軍戶逃籍不是不多,而是很多。
朕記得正統三年的時候,就組織過全國軍戶清查,因為河南大災此事不了了之.”
“不過從一些已經清查的地方來看,好點的還有一半,很多地方甚至十不存三.”
“太宗之時,對瓦剌用兵能夠征伐五十萬京營出征。
那時候都是滿額,朕這次號稱五十萬,是根據七十多個衛所滿額來算,不過依照朕的估計,恐怕沒有這麼多人.”
“朕記得正統九年,河南上報,大寧都司官軍指揮僉事田禮等軍官,侵佔屯地4127頃.”
“英國公說京中七十二衛有軍戶六十餘萬,只怕是自欺欺人.”
朱祁鎮搖了搖頭,剛才所有的喜悅全都消失不見,剩下的只有鬱悶。
“朝廷給這些軍官待遇不可謂不優渥,官職世代承襲,他們就是這樣報效朝廷的,你說可笑不可笑.”
朱祁鎮說到最後,臉上露出了憤怒的神色。
朱佶想說世襲正是最大的問題,可是這話不能說,皇帝是世襲,他們勳貴是世襲,下面的武官世襲,宗室也是世襲,明朝的戶籍制度還是世襲。
這都是朱元璋定下的,寫在皇明祖訓裡的。
到了明朝末期,最大的弊端也正是這些世襲,皇帝不用說,這個也沒法說,這是政治正確。
勳貴一開始確實有作用,可就是眼前這人直接斷送了這個階層,後期的勳貴完全就是吉祥物,只有在各種典禮的時候才有作用。
戶籍制度之下,不管是衛所還是匠戶都糜爛不堪,宗室更是成了國家供養的廢物。
“這個問題想要解決,其實不難,最好的辦法就是廢除戶籍制度,不再設立軍戶、匠戶、民戶,所有百姓一視同仁.”
朱佶咬了咬牙還是開口說道。
“哼,你說的簡單,一視同仁,你可知道真廢除了軍戶制度,朝廷養兵,每年要耗費多少錢財?那麼多的軍官該如何安置?”
朱祁鎮瞥了朱佶一眼,冷哼道。
“陛下覺得河南之事,是僅有河南一地如此,還是全國各地都是這樣.”
朱佶開口問道。
“只怕天下都是這個樣子,你可曾見過不偷腥的貓?”
朱祁鎮並不天真,他知道天下烏鴉一般黑,這種事情肯定不是特例。
“既然如此,那事情就簡單多了。
既然這麼多貓偷腥,那就把貓都抓起來,然後告訴他們,不光不追究他們以前的偷腥,甚至把魚分給他們,不過以後也不養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
“真有那不偷腥的貓,必然是好貓,可以繼續養著.”
朱佶提出瞭解決辦法。
“你的意思是,將屯田分給軍戶,這的確是個好主意。
可太祖立下皇明祖訓,不可更改,朕若是改了祖訓豈不是大逆不道.”
朱祁鎮對朱佶的想法十分心動,可是很快他又覺得不妥,違反祖訓可是不孝啊。
孝在古代是最為人看中的品質,歷朝歷代都會說自己以孝治天下,若是皇帝帶頭不孝,那豈不是成了昏君。
“若是有人反對,那就按照祖訓來。
官員貪汙六十兩剝皮充草,那些侵佔屯田的也都各個該殺,陛下覺得如何?”
朱佶一聽祖訓,心中冷笑,立刻反問道。
“這怎麼可能,若是照你說的做,這文臣武將估計剩不下多少人.”
朱祁鎮聽了這話,有些哭笑不得。
“那不就結了,要尊祖訓就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