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瓦剌元氣大傷,至少十年不敢進攻大明。

陛下自登基以來,五次與麓川作戰,今年又與瓦剌交戰,朝廷早已是入不敷出.”

“眼下陛下再起下西洋,效果如何尚未可知,雖有抄沒王振家產的銀兩。

可是不少地方河道失修,臣以為此時應該休養生息.”

“我大明不僅有京營,還有邊軍、衛所軍隊,若是陛下覺得京營衛所人數不足,可以從地方衛所抽調一些軍戶充實,沒有必要多招募士兵.”

曹鼐知道自己提出反對肯定會得罪勳貴,可是現在也顧不得這麼多了。

乍一聽曹鼐所說從地方衛所抽調軍戶充實京營,和武將們提出的多招募人手沒啥區別,無非是多了五萬人,可實際上區別很大。

衛所軍隊,其實更像是屯田軍,他們自己耕種,自給自足,不拿朝廷軍餉。

理論上衛所所有的成年男丁都是軍人,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人都上戰場。

地方衛所,兩分守備、兩分耕種,京營是四分守備六分耕種。

明朝初期,守備和耕種是輪流來的,可是這樣一來會導致耕種時間多,訓練時間少。

後來乾脆就固定了下來,只有戰死之後才會再補充。

初衷不錯,可是雖然生平日久,內地又沒有什麼戰事,衛所訓練也是浮於表面。

大明能戰之兵不過是京營和邊軍的部隊,以京營為例有72個衛所,滿編五十萬人。

可實際上戰兵只有二十萬,補充幾萬還有可能,若是擴軍十萬,就會影響京營衛所的後勤保障。

曹鼐的建議是補足京營72個衛的編制,武將們想的是額外擴軍五萬,這就意味著起碼要多出二十萬人。

這二十多萬可不僅僅是人口,這些人也有自己的家庭,二十多萬戶將近百萬人。

這些人耕種的土地哪裡來,安置這麼多人需要耗費多少銀兩?“陛下,曹閣老言之有理,京營多招募五萬人,牽扯數十上百萬人生計,還望陛下三思!”

陳循唯恐朱祁鎮不明白曹鼐的提議,乾脆挑明瞭說道。

聽到陳循這話,不光朱祁鎮沉默,就連剛才十分興奮的要擴軍的武將們也都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大家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看向了提出多招募人手的朱佶,希望他能拿出一個好主意。

一開始朱佶也沒明白過來,聽了陳循說的數十上百萬人生計,這才恍然大悟。

“冠軍伯本意是好的,可是他畢竟對朝廷知之甚少,臣以為京營維持在二十萬即可,沒有必須再擴充,還請陛下明鑑.”

眼見大臣們都不說話,高谷出列想給此事直接蓋棺定論。

朱祁鎮剛想要開口,就聽到朱佶突然開口了。

“幾位大人說的不對!”

“住口,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

在這個大殿上敢這麼對朱佶說話的,除了朱祁鎮自然就是成國公朱勇了。

連他們這些人都沒有辦法,朱佶能有什麼好辦法。

“成國公,朝堂之上沒有父子,只有君臣,冠軍伯,你說.”

朱祁鎮制止了成國公,他佶到底有什麼辦法。

“回陛下,這幾日臣看書,看到一個故事,講的是愚公移山。

愚公雖然是一個人,可是他有兒子,兒子能生孫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京營衛所這麼多年繁衍生息,多擴軍五萬並非難事,也不必從地方衛所調軍戶入京.”

朱佶發現大多數人陷入了誤區,京營七十二衛是朱棣在位定下來的,距今已經是三四十年。

現在軍戶逃籍沒有那麼嚴重,擴軍應該也不難。

聽到朱佶這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