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的一個下午,大伯父派了四輛帶車蓬的馬車,來接趙家老小。

次日一早,趙允恭和王桂花、趙靜殊坐了一輛馬車,李迎花和趙惟聰,趙雲惠做了一輛馬車,另外兩輛馬上,放了滿滿兩車廂趙允恭、王桂花和李迎花的物品。族裡的幾房叔伯嬸孃和娃子們跟著馬車,都送出了一里地,才回去。

路過豐州,因為大伯父信中要求必須讓祖父把趙惟明一起接上去府城,趙惟明上了馬車,看了眼低著頭的靜姝,坐在她對面,發現她的手裂的到處是口子,沉了眼眸,趙允恭和王桂花看著一路周身散著冷冽氣勢的趙惟明,也安靜的閉著眼小憩,一路上,車廂裡都很安靜。

晚上大家宿在了驛站,第二天下午,馬車使進了安北府。

府城,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和風輕語。

馬車繞過府衙到了後面停了下來,等趙靜殊下了馬車便看到,正紅朱漆大門頂端懸著黑色匾額,上面工工整整題著兩個字:“趙府”。門下,有一群人正拾著臺階而下,往馬車這邊走來,只見一襲暗紋錦裙,端莊大氣的一位婦女帶頭笑盈盈走到趙允恭、王桂花身前,彎身福了福,“爹,娘,一路辛苦了,則知這會還在府衙,媳婦來接你們回府。”這便是大伯母吳綺蘭,“茹兒,涵兒,上來拜見祖父祖母和四嬸孃他們。”只見一襲淡粉色羅衣裹身,外披白色紗衣,三千青絲用髮帶束起,頭插蝴蝶釵的少女,和一襲淡黃色雲煙衫逶迤拖地白色素絹裙的少女,走上前,盈盈一福,“孫女見過祖父,祖母。”

老太太看著兩個孫女眉眼彎笑,“好好,茹兒和涵兒都長的這麼出落了,”大伯母又讓兩個女兒和四嬸孃以及趙靜殊他們都打了招呼,一群人也跟著福了下身子齊齊說道:“老太爺,老夫人。”

等大家直起身子,大伯母伸手一邀,“請爹孃和四弟媳們,隨我入府。”

眾人拾級而上了臺階,朱門兩旁是威武的石雕雄獅,跨進門檻,前院格局盡收眼底,只這前院就有趙家兩個院落大。對著正門是一座池塘,池塘中間有一座假山,將前院正廳擋住了視線,池塘周邊是小碎石鋪就的平平整整的地面。沿著圍牆一週是憑欄遊廊。

大家進了正廳入座,一位侍婢恭敬的上茶。大伯母拿起祖父祖母身旁的茶盞,手執茶壺,替祖父祖母斟茶完畢,看了眼祖父祖母說道:“院落,我已經安排好了,喝口茶,休息下,再進後院帶你們回各自的院子,這是官邸,前面是府衙,後院是我們住的宅子,三進內院,每一進內院有三處院落。我想著爹和娘就住第三進院裡的中院吧,我和則知住在您們旁邊的西廂院,離著近照顧您二老方便些,”四弟媳和侄女雲惠就住您二老東手邊的東廂院,兩個侄子安排在二進院裡的中院。靜姝就住在謹茹、謹涵的二進院裡的西廂院裡吧,婢女們住在二進院的東廂院裡,一進院是小廝們住的地方。前院除了我們現在坐的正廳,還有飯廳,與浴堂。”大伯母給祖父祖母添了茶,繼續說道:“我這安頓完新府,又去府城裡官宦世家認了個門,耽誤了些日子,請爹孃見諒。”

祖父抿了口茶,“無礙,縣城住習慣了,還有些捨不得呢,族裡人時長串個門,熱鬧慣了。”

“以前,則知在南邊州府任職,來回路程就要兩個月,擔心您二老路上吃不消,而且三年又要換地方,怕帶著您二老到處奔波,家裡就剩下老四媳婦一個女人照顧著您們,一直也不放心,這次則知本來是平調回帝都的,但是他考慮再三,謝絕回帝都,肯請來安北府,以後有機會再回帝都。皇上同意了,調任到府城離縣城近些,這以後,我們一家人都能聚在一起了,彌補這九年來,我們沒在您二老身邊敬孝的遺憾。”

“老大媳婦,家裡有你這個賢內助,則知才能把政績做的讓聖上滿意,你是家裡媳婦的典範,我和你娘身體硬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