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連忙說:“不用不用,佔地兒怕什麼的?你要放就放這兒就行。”

“我就是奇怪,強子說賣報紙好好的,也挺賺錢,你怎麼就不去了呢?非要撿破爛。”

這是她跟孫子一邊研究炒瓜子,一邊同時好奇的事情。

明明賣報紙就非常賺錢,為什麼邊作軍就非要去撿破爛呢?

掉價不說,破爛還不值錢,圖什麼許的?

邊作軍也沒多做解釋,只是說:“奶奶,撿破爛有撿破爛的好處,以後您就知道了。”

其實不用以後,就今天他撿來的這一堆,就足以證明。

不過,賺錢的事情,不能提前對外宣揚。

“奶奶,我先去借板車,有什麼事兒等回頭再說。”

說完,他就大踏步出門,直奔前街黃木匠家。

手藝好的木匠,無論在什麼年代都挺吃香的,黃木匠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木匠鋪子臨街,周圍誰家要結婚,都會找他定做傢俱,這一做,他就做了三十多年。

板車是他用來給人送貨的,也算是必備的物件。

邊作軍給了黃木匠剩下的小半包煙,就把板車給借來了。

然後他回到錢永強家,把廢品重新裝車。

不過一車裝不下,他只能分兩次,把廢品給拉到了廢品收購站。

現在80年,廢品收購還沒有私人參與進來,現有的,是國營廢品收購站。

“呦,一次拉來這麼多東西?都是什麼?不會是偷來的吧?”廢品站的工作人員,還是帶著國營工人特有的傲慢,看到邊作軍,語氣輕蔑,出言不遜。

如果是一般市民過來賣廢品,他還沒這態度。

主要是邊作軍一次拉來的太多,他下意識就以為,對方是外地進城拾荒的人員。

京城人對外地拾荒者,打從心底有一種排斥和敵意。

所以,這工作人員就帶上了故意挑釁和刁難。

邊作軍聞言頓時皺眉:“同志,東西你還沒看呢,怎麼能張嘴就說是偷的呢?”

“沒有證據的話,可不要亂說。”

如果換成是前世,這個年齡的邊作軍,誰敢汙衊他偷,他就直接上手了。

現在嘛,兩世為人,他的脾氣,已經不是一點就炸的那種了。

凡事都可以先講道理,講不通再想別的辦法。

萬事謀定而後動。

至於衝動,那是最不可取的行為。

工作人員卻並不打算講道理,甚至還有些囂張的道:“我就說你偷了,你能怎麼著?!”

“現在報紙上都發了文章,說是廢品回收裡很多都是偷來的。”

“你一次拉來這麼多,不是偷的,還能是哪兒來的?!”

他直接一口咬定,態度強硬。

大有一言不合,就把邊作軍抓起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