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朱元璋早朝所用時間,快則半個時辰,慢則一個多時辰。

雖說朝臣們下了朝,多半還會去上個廁所什麼的,甚至可能去補個早飯,卻也不排除有人直奔衙門開始工作。

所以,劉寬覺得他還是七點之前趕到工部衙門比較好。

洗漱、早飯之後,劉寬在四位婢女的幫助下換穿官服。

並非他已經養成了由婢女更衣的習慣,實在是這官服太難穿了。

據劉寬過去幾日瞭解,大明官服大抵分為祭服、朝服、公服、常服四種。

祭服樣式最為復古,因此也是穿戴起來最為繁瑣的,且穿上後行動很不便。

好在大明官員只有在陪同皇帝祭祀,或受命代天子祭祀時,才需要穿祭服。

朝服雖不像祭服那麼繁瑣,但衣帽款式同樣複雜。

上至梁冠,下至靴履,再到玉佩、腰帶等一些小配件,都有講究,穿戴起來也比較麻煩。

不過朝服也只是在大朝會時才需要穿戴,平時不用。

官員們穿戴最多的其實是公服、常服——這兩種官服款式差不多,穿戴場合也多有混同,甚至可以看成一款衣服置辦了兩套。雖然歷史上大明官服要到洪武二十幾年時才徹底定製,但此時官服款式已經跟後來的大明官服相差不大了。

公服皆是烏紗帽、團領衫,外加一根束帶。

一至四品緋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綠袍。

然後主要是胸前繡圖的區別。

譬如劉寬如今是工部員外郎,從五品文官,便是烏紗帽、青袍,胸前繡著一隻白鷳,腳下則是一雙黑色官靴。

在四婢輔助下將這一身官服穿戴好後,劉寬藉著秋月拿的銅鏡照了照,發現在他偏高的顏值下,這身打扮還蠻好看的。

夏荷在一旁笑著道:“公子穿上這一身可真好看,待日後續了鬍鬚,必然更加威嚴。”

劉寬聽了忍不住問:“必須蓄鬚嗎?”

夏荷道,“男子若未婚,不蓄鬚亦可;但若成了婚,都會蓄鬚。”

劉寬想說什麼,終究什麼也沒說——他快要成婚了,但婚後是否蓄鬚,他還得考慮。

之後,劉寬穿著這身官服走了幾步,就皺起了眉頭。

相較後世服裝、鞋子,他這一身雖然是官服中款式最簡便的,可依舊讓他感覺很不方便。

古代的官靴就不說了,穿著還行,只是不利於奔跑和遠徒。

然而這官服衣袖寬大,衣襬離地僅有一寸,卻是讓他感覺太不方便了。

‘以後有了合適的時機,一定要更改大明官服款式,甚至是引領大明服裝變革——不說變成後世款式,起碼也要變更便於行動的中式服裝。’

心中如此想,劉寬便帶上手機和這幾日抄寫的一摞資料出門了。

至於電腦和揹包裡的其他物品,則讓他鎖進書房一個大鐵箱中——這鐵箱是他前日讓家中管事去買的,花了他好幾貫寶鈔。

劉寬從大門出來,馬伕李小二已經牽著烏雲踏雪在府門前候著了。

奉命護衛劉寬的儀鸞司總旗王廣嶽,也帶著他手底下的五十名將士在旁靜靜站著。

因劉寬只是去工部報到,並非出城,故護衛總旗中只有王廣嶽一人騎馬。

這幾日,劉寬也有練習上馬、下馬的技巧,本身又有一米七八的身高,如今終於不再需要人託扶,自己便上了馬。

只是姿勢依舊不怎麼好看罷了。

看了眼身側的王廣嶽,以及身後靜立的四十九名明軍將士,劉寬頗有種意氣風發的感覺。

“出發!”

他揮了下手,卻並非自己駕馬,而是由李小二牽著馬沿街向南行去。

王廣嶽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