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海上航道,阿片之史【求追訂】 (第1/3頁)
帶著大明橫推諸天下載 靈靈吼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除此外,東南士紳、豪強也有些暗中勾結海盜,或傳遞訊息,或暗中資助,常出海走私。”
“故而,朝廷雖屢次平定舟山諸島叛亂,多次擊敗東南海寇,卻始終難以徹底靖平海患。”
“湯和當年隨徐達攻打浙江、福建,算是朝中諸公中熟悉東南軍政事務的,又得咱信任。”
“若東南再度生出較大的海患,咱最可能派出的就是湯和。不過,他對當年兩名得力部將意外死於衝突之事始終耿耿於懷。”
“若是東南海寇之患始終難平,說不定便會動用禁海之策。而若無你出現,咱也也不知海洋之重要,確實可能轉行全面禁海之策。”
說起來,大明如今並未像後來那樣施行嚴厲的全面禁海之策。
比如說像舟山群島這種地方,因上面有不少島民,大明便延續宋元政策,在上面設縣治理。
後來實施全面禁海之策後,不僅禁止大陸上的百姓私自出海,就連一些島嶼上百姓都被遷徙到陸地,等同於放棄了那些島嶼。
很顯然,舟山群島後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放棄的。
當時朱元璋的注意力轉向內陸,心思放在了集權與穩固皇權上。
國家錢糧物資有限,他又不知海洋之重要,自是覺得治理舟山這些島嶼吃力不討好,不如放棄。
但如今有劉寬,大明對舟山之事的處理自然不會與後世歷史一樣了。
劉寬聽老朱講完,便道:“陛下若擔心舟山百姓難以治理,可以將其遷往福建、廣東沿海,然後再遷一批福建、廣東的百姓到島上。”
“只需善待遷徙過去的百姓,再以衛所鎮守,以水師搜剿近海盜賊,兩三年應該就能靖平浙江沿海。”
朱元璋道:“往復遷徙百姓雖然麻煩了些,但既知舟山諸島之重要,這事確實得做。”
一旁朱棢聽到這裡,忍不住拱手道:“父皇,兒臣願入水師為將,替父皇剪滅海寇!”
“你?”朱元璋看向朱棢,“自恃勇力,不知體恤下屬,咱只怕你到了海上會被下屬偷偷割了腦袋——還是在大本堂磨練兩年再看吧。”
朱棢聽得有些不服,臉色漲紅,想說些什麼,可讓朱元璋一瞪,便閉上了嘴巴。
他本就不敢跟朱元璋撒潑,有了朱樉的前車之鑑,如今就更不敢了。
朱元璋又問劉寬,“沿海之事你可還有別的要講?”
劉寬想了想道:“將來陛下若取遼東,可從海上運糧,節省路途上的消耗。”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海上糧道胡元時便有,大都之糧除了依靠運河輸送,便是從那海上糧道得來。”
“元末時,大運河被義軍截斷,都還有海船從東南給元大都輸糧。”
“不過運糧於海上,若遭遇颶風巨浪,翻了一艘船,可就會丟掉好些糧食。”
“咱原本因此對是否開啟海上糧道有些猶豫來著,但既要大力發展造船業,將造出更大更堅固的海船,近海尋常風浪便不足慮了。”
朱元璋與劉寬聊沿海之事時,朱標、朱棢、朱檀等能聽懂的,自是聽得認真。
便是如朱雄英、朱桂、朱楧、朱植等年紀太小,聽得似懂非懂的,也會因這番話對沿海之事留下印象。
可以想見,未來這些皇子、皇孫在處理海洋之事時,必然會因近日所見所聞,別有見地。
聊完海上糧道之事,恰好有宦官出現在殿門外,來傳馬皇后的話,說正殿桌椅都重新擺好了,已開始佈菜。
朱元璋便帶著劉寬等人回到正殿,各自落座。
劉寬則是從朱蕙蘭這邊拿來平板電腦,放到了朱元璋、馬皇后面前的大長案上,用一個類似三腳鼎的銅器託好。
將聲音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