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朱又讓寫奏本,劉寬莫名有種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的感覺。

好在這份奏本不難寫,參考後世大資料、檔案管理、資料檢索等相關內容,再結合大明實際情況,寫個一千多字估計就夠了。

不過,不能老是他勞心費力,老朱也得在改變大明的道路上多發揮些作用才行。

他於是便提起另一件事。

“陛下,若說發展科學、科技,微臣還有一事稟奏。”

朱元璋就愛聽這個,笑問:“何事?”

劉寬道:“欲發展科學、科技,便要興教育;而要興教育,則需書籍更加便宜;若要書籍便宜,則需改進印刷術。”

“據微臣所知,如今大明仍以雕版印刷為主流,木活字印刷為輔。”

“雕版印刷,一書一版,費時、費料、費工,故而書籍價錢難以降低。”

“木活字印刷雖成本低,可印品品質卻難以提高,很是低劣,只能用來印刷一些不重要的書籍,難印精品。”

“微臣聽聞,木活字之外還有膠泥活字、淘活字,可惜還不如木活字好用,其實不過是沒找對方向。”

“歷史上,一兩百年後便會誕生銅活字、鉛活字,其中鉛活字最終替代雕版印刷,成為書籍出版的主流。”

“因此,微臣請陛下讓工部設立專案組,研究以鉛活字為主的印刷術。此事若成,亦為百年之功!”

朱元璋聽得點頭。

他雖不懂印刷術,卻覺得劉寬說的這事應不需多少人力和錢糧,便道:“那你就再寫一份相關奏本呈上來——科技司設本是為推進我大明科學技術而設,此事便由科技司去辦。”

“微臣領旨。”

研究活字印刷術的奏本幾百字就能搞定,劉寬不僅沒鬱悶,反倒覺得高興。

他要推廣《自然科學》期刊,本就要用到活字印刷術。

如今由科技司立項,將來出了成果,他第一時間便能享受到,何樂而不為?待劉寬退出奉先殿,朱元璋便命人傳喚毛驤。

毛驤還以為又是催問李善長的事,不得不硬著頭皮過來。

禮畢,卻聽朱元璋道:“你去招募一批特殊人才,主要分為兩種,一是記憶能力強,其二是通曉數算之人。”

“咱要在錦衣衛、光明衛內各設一情報局,專司分析、管理情報之事。此事很重要,你要用心去做。”

毛驤面露苦色,有心說一句“陛下,能不能別再給咱錦衣衛加擔子了?”,卻又不敢,只能悶悶地應聲“是”。

朱元璋卻好似看透了他的心思,笑道:“你別怕苦累——咱再批給錦衣衛十萬貫作為經費,辦好差事,便不缺功勞賞賜。”

毛驤聽了精神一振,忙道:“末將不怕苦累,只怕耽誤了陛下交代的任務。”

“那就多招人,多吸收人才。”

“末將明白了。”

看著毛驤退出大殿,朱元璋嘴角仍掛著笑容。

他已經決定,等劉寬呈上了那大案牘術的奏本,就讓人抄錄一份給錦衣衛、光明衛。

有大案牘術及兩廠兩衛在手,不久的將來,他便可以將大明江山掌控得更加牢固。

後繼之君只要善用這些,便不虞有奸臣逆黨,亦不怕外敵窺伺。

大明國祚必將更加長久!

······十二月初九。

上午。

揚子江上寒風凜冽,天空也陰沉沉地,似乎要下雪。

幸運的是,天氣雖冷,江面卻未結冰,故京師城外的江面上依舊是一副舟船往來不絕、帆結如雲的景象。

在這些舟船中,有兩艘官船格外顯眼。

因為其中一艘上面打著秦王的旗牌,另一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