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唐宋之辯,共歡故歲!【求追訂】 (第1/3頁)
帶著大明橫推諸天下載 靈靈吼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明初的朝廷,不像晚明那樣到處都是篩子,朝臣們攝於朱元璋的威嚴,不敢輕易透露尚未公佈的國政——錦衣衛設立後,朝臣們的嘴就更嚴實了。
再加上如今朝廷辦事效率也頗高。
因此,京師的讀書人都沒想到,朝廷竟會在全面閉衙的前三天,公佈“重開科舉”這等天大的事。
一時之間,國子學學生以及其他在京師的讀書人歡欣鼓舞。
酒樓、茶肆、書鋪乃至路邊,到處都有讀書人在高談闊論,氣氛之熱烈,比過年尤甚幾分。
清韻茶樓。
樓上樓下一大半茶客都在談論此事。
“自洪武三年那場科舉過去已十一年,我等終於又等到了大明重開科舉之日,孔聖開眼啊!”
“可不是嘛,我原以為要再等個十年八年,等到···咳咳。”
雖然這人說到一半就止住,可他話中的意思同伴以及周圍聽著的茶客卻都明白,那便是等到朱元璋駕崩、太子即位,才有可能重開科舉。
這夥人為了轉移周圍人注意力,又談論起科舉相關的另一件事。
“重開科舉確是好事,可根據朝廷文告,必考題目中數學竟佔到三分之一,這置儒學於何地?”
一人道:“是啊,據我所知,唐代科舉設六科,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數算之道可是排在最後一位的。”
“到了趙宋,則只考儒學經典,史家、法家的東西只需有所涉獵即可,數算之道直接被排除在科舉內容之外了。”
又一人冷笑道,“數算不過是微末小道,只有書吏才會用到。科舉選的是輔佐君王治理國家的大才,本就不該以數算為內容。”
離這夥人不遠的隔間內,沈璘、馬夢陽、徐禎三人正在喝茶閒聊。
聽見這話,三人都皺起眉頭。
他們在科技司當了數個月的吏員,常得劉寬言傳身教,早已轉變觀念,知道了數學的重要性,自是聽不得這種小覷數學的言論。
沈璘、馬夢陽只是皺眉而已,徐禎卻是心中一動,走了出去。
見談論的是幾個衣著尋常的中年文人,徐禎也冷笑起來——這些人年紀一大把,連國子學都進不了,可見既無背景也無才學。
於是大聲道:“你們幾個孤陋寡聞、見識短淺,卻在大庭廣眾之下高談闊論,非議朝政,當真可笑得很。”
這話妥妥地得罪人,頓時惹得這幾個文人怒目而視。
其中一人大約脾氣不好,心情也不好,竟一拍桌就要來動手。
徐禎嚇一跳。
好在這人被同桌及時拉住了。
隨即拉人的人便起身向他拱了下手,冷著臉道:“在下陳繼之,閣下如此指責,倒要請教有何高論。”
徐禎在科技司聽劉寬講過這方面的事,還真不怕辯論。
他道:“爾等方才都說了,唐代尚有明算科,到了趙宋便無,那我且問爾等,唐宋孰強?”
陳繼之不假思索地道:“唐代西有西域,北控草原,東攝高麗,若論武功,自然是李唐強。”
至於趙宋武功,這人都沒說——因為這事說起來就令漢人屈辱。
徐禎聽了一笑道,“唐與宋之科舉,最明顯的差別便在於有無明算——宋承大唐,卻被遼、金、夏、蒙這些異族輪番欺凌,屢戰屢敗,一退再退。”
“依我看,正是因為趙宋科舉只考儒學,忽略數、史、法等百家之學,才變得毫無戰力,以至於先有靖康之恥,後又在崖山亡了漢家江山。”
“我大明天子驅除胡虜、重建中華,恢復漢家江山與衣冠,正該對弱宋引以為鑑。”
“既重開科舉,在儒學之外兼考數學、自然、百工也是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