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影片阿婆主很年輕。

哪怕朱元璋等人與劉寬接觸了幾十年,這個阿婆主的不少語言對他們來講依舊是“新詞”,但漢字的好處這時就體現出來了——哪怕是新詞,也是可以意會其含義的。

而影片接下來,則從地理、歷史等多個方面,講述非洲諸國是如何陷入到困局當中的。

“地球給非洲刷了‘資源豐富’、‘土地遼闊’兩個ssr天賦,擁有世界上60%的未開墾可耕地、13%的天然氣和7.2%的石油,偏偏又賦與了一個‘地獄氣候’的debuff。”

“北非和西非還好,地域大一些,且有著地中海和大西洋水汽的滋潤,農業還能搞一搞。”

“一旦往南越過撒哈拉沙漠,直接進入煉獄模式,下不下雨全看老天爺心情。”

“比如撒哈拉南邊的薩赫勒地帶,年降水量就在200~600毫米間高空彈跳,種下的糧食多半會旱死。”

“這樣的條件,在古代根本發展不起來農業。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馬裡帝國、迦納帝國這樣的大國,只要遇到乾旱,薄弱的農業根本支撐不起龐大國家的口糧需求。”

“於是陷入了擴張、乾旱、崩潰的迴圈,雨水成為了奢侈品,飢餓就成為了砍倒一個文明最快的刀。”

“不僅天氣坑,非洲地形也‘坐大牢’。要想富,先修路。可非洲大陸偏偏被撒哈拉沙漠、東非大裂谷、剛果雨林和數不清的高原分割的四分五裂。”

“地理上匹配到一起的全是窮哥們,想要搞貿易從外面買糧,路都走不通···”

講完非洲在自然條件方面的限制,影片又講起了非洲的悲慘發展史。

“如果說中國地大物博是歐皇開局,那麼同樣地大物博的非洲就好像中了非酋詛咒,他們早在十三世紀就迎來了歐洲殖民者。”

“歐洲殖民者不光在非洲掠奪人口,還瘋狂掠奪資源。如果說拉丁美洲是血管被切開,那麼非洲就是野區被反爛。”

“殖民者在這裡建立了‘資源——港口——母港’的單向通道,把非洲死死按在低價原料的供應鏈上。”

“他們大肆推廣經濟作物,非洲很多國家就只能靠一種單品生存。高技術的加工業放在本土,沒技術的採集業放在非洲,於是非洲就成了沒有生產線的原料倉庫···”

這個影片長近十五分鐘,從非洲的地理及自然氣候講到發展歷史,從北邊的埃及等國家講到南邊的南非等國。

既講了某些非洲國家在歐洲殖民者的欺辱下逆來順受,也講了一些非洲人民反抗殖民及暴政的事蹟。

但不論是哪種,最終都沒能改變非洲整體窮困的局面···

等到影片放完,多數人都是在低聲議論,唯有老朱、朱雄英少數人在思考什麼。

幾個原本有意到非洲就藩的皇子皇孫心想,看這影片所講,非洲並非什麼建藩的好地方啊。

裡面土人都是黑炭就算了,自然條件居然也不怎麼樣,就算是去種田,似乎都不怎麼容易。

朱雄英卻是想:這非洲的地理條件似乎註定難以建立大國,更適合建立小國。如此,對大明朝廷來講,倒似乎是個不錯的封藩之地。

約莫過了近一分鐘,朱元璋才開口道:“劉寬,這個影片內容不怎麼樣呀,裡面很多話聽著有道理,其實都是在胡說八道。”

“別的不講,說非洲地理條件如何不好,如何不適合農業發展,說中國地大物博。”“卻不曾想想,中國上古時期都是什麼樣的地理環境——黃河、長江常年氾濫,關中平原、成都平原在大修水利之前也並非一片沃土。”

“秦嶺、淮河以南幾乎都是茂密的森林、大片的湖泊沼澤,東部已多為海水浸沒。”

“而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