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雍王朱樉也相繼回到京師。
再接著就是歐洲的代王、肅王、遼王、寧王、韓王、沈王——這六位藩王先是乘坐自家戰艦到地中海,然後再換成大明的水師戰艦回京,倒也沒去繞道非洲南部,故而才能回來的快些。
最後抵達大明京師的,自然是湘王朱柏以及魯王世子朱肇煇——卻是朱檀病重,難以乘船遠航,便讓世子朱肇煇替他回來奔喪。
除此外,雍王朱樉回到京師為朱元璋守喪半個月後,忽然得了重病。
原來,朱樉在走南太平洋航線時船隊經歷了一場風暴,他人雖然沒事,卻吃了不少苦頭,再加上五六十歲了,回京後為朱元璋守喪疏於調養,病一發便不可收拾了。
好在京師醫療條件很不錯,朱樉雖然病得挺重,卻還是在專業醫療團隊的治療下穩住了病情,不至於有性命之憂。
只不過,他的身體想要恢復到能出海航行的地步,卻需要調養很長時間···
···
轉眼到了永樂七年(1412年)。
中南半島的佔婆、南掌兩國在大明帝國的外交、貿易及文化輸出等多方面壓力,再加上光明衛在內活動,終於扛不住了,在二三月間先後上表請求內附。
中間走了一些流程,再加上朱雄英假意推辭一番,等到五月份,佔婆、南掌兩國終於成為大明帝國的一部分。
六月份,朱雄英下旨,設立滄南行省。
至此,中南半島上便只剩下暹羅王國了,雖說為大明藩屬國,可因為四周皆是大明直屬之地,暹羅便如同那國中之國一般,自然是壓力大增,其國內主動請求內附大明的呼聲也一下子高漲起來。
但因為暹羅之前國勢正盛,幾代國王也並不昏庸,甚至頗為強勢,所以並未有內附大明的想法。
及至永樂七年八月,暹羅國王被人刺殺了,據說幕後主使者是大王子,隨後其他幾位暹羅王子紛紛舉兵討伐大王子,暹羅由是陷入了內亂。
十月,襲封黔國公爵位不過兩年的沐春奉命率領十萬明軍,介入暹羅國的內亂,僅用兩三個月便徹底平定暹羅內亂。
因為這場內亂當中,暹羅王室幾乎死絕,最後由其國內幾位大臣扶持的一位王室遠親即位為暹羅國王,並在不久後就上表請求內附大明。
朱雄英自是假意推辭一番才同意下來。
就這樣,永樂八年(1413年)七月,中南半島的最後一個獨立國家消失了,大明設立永珍行省。
同年十月,大明朝廷又改呂宋都司為呂宋行省,並將婆羅洲北部諸多衛所及蘇祿群島諸衛所合併為南洋都司。
及至年底,朱雄英又對海軍都督府及海軍進行改編——大明海軍被分為七部分。
其一名神龍衛,屬天子親軍序列。雖然只是一個衛,但卻擁有三個衛的兵員,即一萬六七千人,且裝備著大明目前最先進的鐵甲戰艦及各式海戰火器。
然後便是東海水師、南海水師、北海水師。
這三支水師主要負責巡防東海、南海及高麗、日島、北洋都司周邊海域。每個水師也是三個衛的編制,只不過艦船、火器等裝備,乃至兵員素養,要比神龍衛差一個層次。
再後面還有太平洋水師、大南洋水師、大西洋水師。
這三個水師亦各自只有三個衛的編制,艦船與東海、南海、北海三支水師看齊,但在火槍等海軍將士的單兵裝備上,卻要比三海水師略差一些。
不過後面六支水師將士軍餉倒是一樣高,甚至三大洋水師因為經常出遠航任務,有多種補貼,實際軍餉還要高出一大截。
這裡面,太平洋水師負責巡遊美洲西海岸、澳洲等地,相當於環太平洋海域都算是其轄區。
大南洋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