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工匠等級劃分及評定新法》頒佈後,朝野的一些非議劉寬自然也聽到了,但他並不是很在意。

如今是明初,是洪武年間,而不是大明中晚期。

他要做事,得到老朱的信任和支援才是最重要的,朝野非議影響不了大局。

況且相關聖旨都發布了,這事便如同開弓之箭,已無法回頭了。

他和天工院需要做的,是將這件事落實好,別出大的差錯讓他人藉口攻擊新政策。

工匠新法依舊是先在直隸範圍內試行,待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培養了一批合格的辦事官吏,再向其他行省推廣。

天工院官吏也大都是實幹之人,沒誰在乎朝野非議,而是在劉寬的領導下,認認真真地落實起工匠新法來。

這件事本身最大的一個難關,便是對現有在籍工匠等級重新進行評定。

劉寬並不著急,本著穩妥起見,確定先在直隸範圍內試行後,又將應天府當做重新評定工匠等級的第一個示範行政區···應天工學。

這幾天放假。

因為這裡被指定為工匠評級地點,對應天府目前的住坐匠以及輪班匠進行等級評定。

洪大軒、王鐵柱等雜造局匠人,也在上面官吏安排下,分批前來參與評定。

此時,洪大軒等人正在校內公示欄前聽一個天工院吏員講解考核之法。

“首先,匠徒是無需考核的,只需由擁有中匠及以上等級認證的師父領著到有司進行報備便是。”

“下匠、中匠、上匠的考核只看手藝——考核時,考官會讓諸位在所屬行業專案中抽取一項,然後在考核人員的監督下完成作品,再由諸位考官進行品評、打分。”

“待根據作品分數定下等級後,若有不服的,有一次上訴重考的機會——記住,僅有一次。”

“並且上訴的話,考核會以第二次的作品標準重定等級。也即是說,如果你第二次考的還沒第一次好,有可能等級還會下調,因此上訴需慎重!”

這時有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匠人忍不住問:“匠師等級怎麼考核?”

“老丈莫急,我正要說這事呢。”吏員耐心分說,“匠師、大匠師、宗師、大宗師的考核都分成兩場。一場是理論考核,又稱文考;另一場則還是考察實際手藝水平的技藝考核,又稱技考···”

吏員還沒說完,那老匠人又急了,“文考?這文考是個啥?莫不是叫人寫文章吧?”

雖然被打斷,吏員並不惱怒,依舊耐心解釋:“是要寫文章,此外還需答題、畫圖等···”

聽到這裡,老匠人神色大變,隨即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喃喃道:“完了,我從未進過學,當了一輩子木匠也不過是會寫自己的名字,認識些數字和木工有關的字而已,如何寫得文章?”

“這次重新評定,我豈不是要從大匠掉回上匠?丟人啊,丟人啊,嗚嗚···”

說著,這位老匠人竟痛哭起來。

旁邊另一個年輕些的吏員見狀忙過來扶起這老匠人,道:“老丈別急呀,且聽我們把話講完——咱們天工院充分考慮到了您老這種情況,因此有專門的規定。”

老匠人一聽,暫時不哭了,問:“啥規定?”

年輕吏員道:“凡原先評定的大匠,可不參與文考,只需技考合格,便可平定為匠師;若原先被評定為宗匠的,也是隻需技考合格,便可評定大匠師。”

“另外,看您老的年紀應該超過五十歲了吧?”

老匠人點頭,“沒錯,我已經五十八了,咋了?該不會年紀大了,官府就不認我這個大匠了吧?”

說到後面,老匠人又擔心起來。

他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匠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