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劉寬說得遲疑,但朱元璋做決定卻沒猶豫,大手一揮道:“既然能搞,就一定要搞!”
“至於怎麼搞,待正月開衙後,你可以跟標兒商量一番,把事情儘快安排下去。”
可以說,自華夏文明誕生以來,饑荒就一直是困擾中國人的主要問題之一。
歷朝歷代,不論是漢人朝廷,還是少民部族入主中原,都對提升糧食產量頗為上心。
當然,若論重視程度,還是漢人朝廷更高些,畢竟漢人朝廷以農耕地區為核心。
即便到了後世,中國人都準備登月了,也沒忘記考慮在月球上種田。
同樣,在袁聖之後,中國也沒中斷對提升糧食產量的追求,各方面的研究仍在進行,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朱元璋小農出身,成事前又經歷過不止一次饑荒,便是建立大明後,也幾乎年年有地方因糧食歉收發生饑荒。
所以,雖然他已經計劃提前派人去美洲,儘快引進美洲的新農作物,來提升大明糧食總產量。
可聽聞有能畝產上千斤的水稻,仍堅定地想要得到。
劉寬、朱標自然也希望大明能夠研究出雜交水稻——哪怕不能像後世般畝產一千兩百斤,可哪怕只增加兩三百斤的產量,對大明而言也意義非同尋常。
何況,雜交技術還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讓大明的農林漁牧方面都獲得一定好處。
兩人聽了老朱的囑咐,當即一起拱手應下了。
“播放下一個影片吧。”
老朱吩咐,劉寬便拿起平板,找到準備好的第三個影片播放。
影片依舊是由“星球研究所”製作,名為:改變黃土高原有多難?
副標題則是:黃土高原綠了!
片頭是一架直升機飛越一片被綠色覆蓋的大地。
只見植被並不茂盛,似乎才生長沒多少年,大地則是千溝萬壑的形狀。
“曾有人形容,黃土高原是全世界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但此刻我腳下這片區域,被茫茫森林所覆蓋,幾乎沒有裸露的土地。”
“你能想象嗎?這裡是——黃土高原!”
看到這裡,老朱、朱標、朱棢等便都吃了一驚。
老朱雖然沒去過陝甘,卻也多次聽李文忠、沐英等將領描述過那裡的黃土高原。
在這些將領口中,晉西北、陝北以及甘肅一帶(狹義的黃土高原地區),超過七成的地方都是裸露的黃土地,或為土塬、或為溝壑,土質雖適合耕種,卻難存水源,動不動就發生乾旱,便是種粟、高粱等耐乾旱的作物,都經常歉收。
百姓們打柴、放牧也很困難,因為林木太少,草地也很少。
並肯定的告訴老朱,這般情況下,陝甘地區養不了多少人口。
可影片裡卻說那飛機掠過的一大片土地正是黃土高原,這讓老朱、朱標等如何不驚訝?思維敏銳的,立馬想起了上一個影片中後世中國對批砂岩地貌的改造。
寸草不生的批砂岩地貌都能改造成綠水青山,能讓黃土高原重新覆蓋上大片植被,倒也正常了。
隨即,影片簡述了後世中國用七十多年的時間,數代人不斷改造黃土高原的艱辛歷程,以及讓黃土高原植被覆蓋率從建國時的6%,提升到了50%,區域性地區甚至提升到了80%的驕人成績!隨後影片正式展開,講述後世中國增加黃土高原植被覆蓋率的具體手段。
“···油松和側柏是黃土溝壑區常見的樹種,經過特殊處理,去除種子表面膠質,使它更利於發芽。”
“除此之外,它們單顆種子重量足夠大,灑下後更容易落入泥土中,是飛播理想的選種之一···”
隨著影片講述了後世中國以飛播撒種、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