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統治國家的工具。歷代皆用之,說明它很好用。”

“可科學之道中卻沒有這類概念,咱若沒猜錯,科學發展下去,還很有可能徹底否定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吧?”

“你說,如此情況,咱到底要不要發展科學?”

劉寬原本想著,今天跟老朱“聊”到這裡就結束的。

可聽了老朱這番話,以及最後一個問題,他覺得必須再說點什麼。

“陛下,自然要的。”

朱元璋嘴角浮現一抹不易覺察的微笑,道:“哦?怎麼說?”

劉寬想了想,道:“之前微臣說了,世界很多國家存在類似於‘君權神授’的思想,且目的都是以之輔佐君主統治,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但是,隨著社會繼續發展,‘君權神授’之類的思想卻將落後,變得不適應社會,從而妨礙國家發展乃至君主的統治,甚至與君權發生矛盾。”

“比如自漢武帝開始,便有將天災歸罪於宰相乃至皇帝的,尤其是在王朝末期。”

“因陛下革除了宰相,將相權歸於皇權,故而天人感應之說對大明皇帝來講妨礙又更大一些。”

說到這裡,劉寬頓了頓,道:“陛下可知崇禎在位十七年下了多少道罪己詔?”

朱元璋雖是開國皇帝,無家學淵源,卻天賦異稟,很懂得做皇帝。

他深知,對皇帝而言威信極為重要,故而皇帝即便犯了什麼錯,也不能認,至多回頭用其他方法彌補。

下罪己詔卻是向天下人公開承認錯誤,對皇帝威嚴損害極大。

因此,很多皇帝一生都不會下罪己詔,即便下,一道也就夠了。

例如漢武帝、唐太宗。

他聽劉寬的意思,崇禎這個後世歷史上的大明亡國之君明顯下了不止一道罪己詔。果然,劉寬伸出了手指,道:“算上他在自縊殉國前寫在裡衣上的血詔,一共下了六道罪己詔,成為史上下罪己詔最多的皇帝。”

六道?!一旁朱標聽得滿臉震驚。

朱元璋雖有些心理準備,卻仍舊驚訝,隨即就拍著桌子道:“糊塗!實在是糊塗!六下罪己詔豈不是威嚴掃地?怪不得成了亡國之君!”

這時劉寬又道:“陛下若研究歷代史書,便會發現當皇權不張時,常有權臣或其他利益群體代表,借住天災人禍的發生,拿天人感應那一套黨同伐異,乃至壓迫皇權。”

“在大明之外這類事更為誇張——比如在歐洲,有教廷、教皇,其權威曾有數百年高於各國君主。”

“即便是到了一百年後,在歐洲也只有少數幾個大國君主能與教廷、教皇之權威抗衡。大多數國王想要即位,必須得到教廷認可,並請教皇加冕才行。”

老朱、小朱聽此再次吃驚。

“教皇?”朱元璋瞪眼,“那不類似於佛道出現了共尊的皇帝,還壓在了人君的頭上?”

“正是如此。”劉寬點頭,“其實西方宗教最初出現時,也像儒釋道一般,是國君扶持起來做統治工具的。”

“然而西方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列國征戰不休,又始終無法出現統一的大帝國,於是教權便藉助神權膨脹,壓在了君權頭上。”

“這種情況,便不只是統治工具妨礙了人君統治,而是噬主,倒翻天罡了。”

“而隨著社會發展,生產力提高,國家越發強大,君權神授那套腐朽理論對國家的妨礙必然更大,遲早都要被推入歷史的垃圾堆中。”

劉寬說到這裡再次停下。

老朱、小朱則都沉思起來。

約莫過了十來息,朱元璋才問:“若君權神授那一套終將被推入垃圾堆,那時帝王又以何維護君權?”

‘那時都沒真正的帝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