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毛驤到來前,朱元璋又跟朱標說起了國旗的事。
朱標聽了自是滿口贊同,對劉寬“設計”的國旗也頗為滿意。
他隨後趁機道:“兒臣聽母后說,父皇已派人去陝西、山西傳旨,讓二弟、三弟回京,欲讓他們重新入大本堂學習。”
“二弟、三弟畢竟已成人就藩,這樣做恐怕會讓他們顏面難堪,會不會不太好?”
“不太好?”朱元璋又來氣了,“難道他們在封地做的那些事就不讓咱顏面難堪了?”
“咱不將他們叫回來重新管教,不止是封地百姓受苦,只怕不知什麼時候,他們就把自己作死了!”
見朱元璋真的生氣,朱標只能放棄繼續勸說的想法。
隨即稟報另一件要事。
“對了父皇,軍器局下屬槍炮廠呈報,已經根據劉寬提供的資料研製出了鳥銃。兒臣準備明日便過去驗看,若是沒什麼問題,便讓他們開始生產。”
因為有劉寬提供的資料,軍器局幾乎是在仿製,這個出成果的速度稱不上快,朱元璋聽了訊息倒沒多少驚喜感。
他囑咐道:“火器畢竟危險,你若要試銃,一定要注意防護周全。”
“兒臣明白。”
父子倆都沒提一起去驗看鳥銃的事,這是多年來形成的默契,為的就是避免倆人一起遭遇危險,亂了大明社稷傳續。
待朱標告辭時,朱元璋又想起被他處死的那一千多工匠。
於是道,“你回頭從內帑抽調一筆錢,給當年中都被處死的那一千多工匠家屬作為補償。記住,要用你的名義。”
朱標看了朱元璋一眼,應道:“兒臣明白。”
他知道,朱元璋這麼做不僅是心生愧疚想彌補下當年過錯,還有讓他施恩,避免被那些工匠家屬一起仇恨的想法。
但後者未必會有多少效果。
所以,朱元璋這麼做更多還是為了減少心中愧疚。
朱標離開不久,毛驤便來了。
禮畢。
朱元璋直問,“咱讓你調查韓國公與胡惟庸密之間的事,進行得如何了?”
毛驤低頭道,“目前還沒什麼進展。”
朱元璋道:“若是經費、人手不足,可以跟咱說,但事情你得抓點緊。”
“另外,你再分一隊人手去秘密調查當年中都怪異及工匠暗施壓勝法之事,看是否與韓國公有關。”
又是韓國公?毛驤聽得心頭狂跳。
豁然覺得,這位自當上軍機大臣後又隱現當年宰相威風的開國元老怕是已走到了懸崖邊緣,只差一步就要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回過神,見朱元璋正面無表情地看過來,毛驤趕緊應道:“末將遵命!”
······北風嗚嗚。
劉府馬車轔轔地駛過長幹橋。
車廂內,劉寬又緊了緊身上的貂皮大氅,道:“這天氣真是越來越冷了啊。”
在旁側端坐劉來福笑著應道,“都快臘月了,可不是越來越冷?往年這個時候,柴炭都要漲價,窮苦人家捨不得買,就只能少出屋硬挺著。如今都用上了老爺發明的蜂窩煤,卻是沒過去那麼難熬了。”
“你倒是會拍馬。”劉寬一笑,隨即問:“蜂窩煤沒漲價吧?”
“沒有,還是剛出來時的那個價,就是有時去晚了會買不到。”
劉寬道,“還是產量不足,等明年冬天,京師這邊應該就不會缺蜂窩煤了。”
說話間,馬車停下,卻是已經到了三才印刷坊。
代管事林阿九聞聲迎了出來。
“東主老爺安好!”
劉寬笑著點頭,“好。”
說完,便帶著小廝阿榮、劉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