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果你在太空俯瞰雲南,會看到一條刀劈斧鑿般的溝壑。”
“它如此巨大,如此醒目,似乎要將雲南從中間崩裂。而它所處的位置,就是‘紅河斷裂’。”
“沿著這條斷裂大致可以將雲南一分二···”
隨著影片的繼續,朱元璋很快就察覺,那女子所敘述的雲南地理內容,對大明來講,珍貴程度不下於那幅三維地形圖!
他作為大明皇帝,縱有從元廷那裡繳獲的一些雲南行省的資料,甚至有一副輿圖,可實際上,他腦海中雲南的模樣仍舊模糊。
而隨著這個影片的播放,他腦海中雲南的樣子則越來越具體。
其地有諸多數千米的高峰,六條奔湧的江河,更有三江並流之壯景。
又有峰林、石林、溶洞、天坑等自然奇觀;有綺麗的紅土高原,有群星般的谷地,又有九大湖泊···該影片才十幾分鍾。
哪怕朱元璋中間多次叫“暫停”,仔細觀摩其中景物,一刻多鐘後,影片也走到了末尾。
“···從山川到江河,從動物到植物,從民族到產業,中國再沒有一個省份像雲南這樣,集中如此多樣的元素,誕生如此多元的文化,孕育如此多彩的生靈!”
“而這就是彩雲之南,一場時空大折迭的創造!”
當影片結束,一眾觀看者又是久久難以回神。
過了好幾息,朱元璋才感慨道:“雲南真是個好地方啊,怪不得段氏窩在那裡近四百年都不願意出來。”
“彼處雖蠻族眾多,勢力紛雜,可既有能夠耕種的山間谷地,又有大木、藥材及各種山珍,皮貨也不少。”
“待咱大明拿下雲南,定能向中原輸來不少財貨!”
聽朱元璋這麼說,劉寬有點忍不住了。
倒不是覺得朱元璋開發雲南的想法不對——此時是十四世紀末,可不是講究環境保護的二十一世紀,要開發雲南自然得物盡其用。
朱元璋的問題是沒抓住開發重點。
他當即拱手道,“陛下,其實雲南對大明來講,當下最有用的資源是銅礦。”
“據微臣所知,雲南銅、錫等礦藏十分豐富。歷史上四百多年後,全國九成的銅都是來自雲南。”
“因此,若在雲南大力開採銅礦、發展冶銅業,不僅可以加強雲南與中原的聯絡,亦可大大緩解大明之銅荒。”
“待將來大明海軍建成,東渡日本取其銀礦、金礦,大明在一兩百年內金銀銅都不會匱乏。”
“而有這麼長的時間,大明大航海必然早有成績,開闢了通往美洲大陸的可靠航道,屆時就更不會缺少金銀銅了。”
朱元璋聽了雙目發亮,驚喜道:“九成銅都出自雲南?竟有那般多?”
劉寬道,“雲南銅礦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當時國內易開採的銅礦都差不多采完了。”
朱元璋先點頭,隨即不解道:“雲南銅礦既多,為何等到四百多年後才被大力開採?難道咱大明近三百年都沒能發現那些銅礦?”
他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心裡清楚,歷史上四百多年後是那滿清,而非大明。
所以他就不理解了,為何這些銅礦會便宜了滿清。
劉寬想了想,道:“或許是此前雲南開發不足,銅礦太難開採,又難以運出去?”
“倒也有些道理。”朱元璋揪起了下巴上花白的鬍鬚,又問:“雲南地域廣大,又多高山深谷,不說採礦、運礦,便是探礦都極難——你可記得哪處大礦的位置?”
劉寬苦笑,“陛下,微臣哪會記得這類具體資訊?只知其銅礦在雲南北部最多,其次西部,再次中部。”
“對了,其中又以東川、昭通的銅礦最為集中、產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