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老師,這電話怎麼用?”
劉寬笑道:“如今這電話只有兩部,所以也無需搖號,拿起就能通話。或者,陛下等午門樓那邊的一部電話發起通話也行。”
劉寬才說完,電話就“鈴”的響起來。
朱雄英倒是不用選擇了,直接拿起了話筒,便聽見裡面傳出一個聲音,“臣是蹇義,陛下可能聽到臣在說話?”
朱雄英吸了口氣,貌似鎮定地道:“蹇卿,朕聽得到。”
另一邊,已經是吏部尚書兼內閣大臣的蹇義則頗為激動地道:“陛下,這電話實在太神奇了,午門樓與奉先殿相隔數里,臣聽陛下之聲竟如在耳邊!”
朱雄英笑道,“科技本就如此神奇,蹇卿又何必意外?好,現在蹇卿掛掉電話,讓朕發起通話試一試。”
“是。”
朱雄英聽見那邊沒了聲音,便在劉寬的指導下,放下話筒,重新拿了起來。
很快,那邊就又傳來蹇義的聲音,“陛下,臣聽到鈴聲了。”
朱雄英笑著點頭,“好,很好——暫且這樣吧,朕還有事要跟寧國公講。”
“是。”
待電話結束通話後,朱雄英深吸了口氣,問:“老師,這一部電話機成本如何?”
劉寬道:“電話機既然已經研製出來了,只要批次生產,成本並不算高,估計能降低到百貫以下一部的程度,甚至降低到五六十貫一部都有可能。”
“不過,將來搭建電話網路及通話中轉機構,卻是所需要花費不少錢財和人力的。”
“當然,如今大明連州府一級的城市都只通電了一部份,而電話又是建立在通電基礎上的,想要推廣開來只怕需要很久。”
朱雄英聽得點頭,隨即還是高興地道:“如今無線電報也才開放民用兩三年,我又怎麼會想著讓電話推廣普及?”
“不過,按老師所講,給各行省、州府衙門先安裝上卻是沒問題的——這電話通話可是比無線電報方便了不少。”
劉寬微笑道:“是方便不少,另外,電話的出現應該也能促進地方加快電網建設,早日通電。”
“正是如此。”
隨後,劉寬與朱雄英又就電話及大明電網建設聊了會兒,他便拿出了另一份早就準備好的奏章。
朱雄英接過去翻開看了幾眼,頓時神色變了,訝然道:“老師為何要致仕?莫非對朝中近來之事有什麼不滿?”
劉寬坦然看著朱雄英,道:“陛下,臣對朝中之事並無任何不滿,只不過臣自來大明便在朝中為官,如今已有三十三載。”
“算一算,臣如今也已六十歲了——這些年,除了逢年過節的一些休沐日,基本沒怎麼休息。”
“如今天工院制度完善,大明科技、工業發展也欣欣向榮,朝中更是有諸多良臣、能吏輔佐陛下,臣沒有任何擔心的。”
“所以,臣想趁著如今身體還行,致仕養老——可以帶著家人到大明各地遊玩,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還請陛下成全。”
朱雄英聽完,捏著奏章,看著劉寬一時不語。
劉寬則耐心地等著。
兩人終究是多年師生,彼此足夠了解,情感也非同一般。
因此,朱雄英見劉寬神情不似作偽,思量了幾分鐘,便問:“老師若是致仕,那這天工院院正誰來擔任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