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如今都快六十歲了。三十餘年,彷彿匆匆一晃便過去了。不過,大明這些年因他帶來的改變也是翻天覆地的,光陰在他身上並未白白流逝。
一陣沉默後,朱雄英提起另一件事。
“對了,老師,以咱們大明官話為基礎的‘漢語拼音’已經創立好了,並且還以之為基礎編纂了一部《永樂字典》。”
朱雄英說著,示意太監魏芳。
魏芳當即從御案上拿來了一部書,遞給了劉寬。
只見這部《永樂字典》寬約十五六厘米,長則有二十厘米,厚也接近十厘米!
顯然是收錄了不少內容。
牛皮封面,上面漆刻著“永樂字典”四個金字,又有不少漆銀小字,十分精緻,甚至可以說奢華。
劉寬翻了翻目錄,又翻著後面的內容隨便看了看,便知道這部字典比後世常用的字典收錄的內容要多得多。說起來,倒是更類似於後世的《辭海》。
看了會兒後,他便將《永樂字典》遞交給魏芳。
朱雄英則期待地問:“老師覺得這部《永樂字典》如何?”
劉寬道,“內容豐富,精美奢華,很適合典藏,必能流傳後世。”
朱雄英並不笨,聽出劉寬雖說的都是誇讚之語,可神情並無誇讚之意。
他想了想,道:“老師的意思是,這部字典並不實用?”
劉寬道:“陛下,這部《永樂字典》如果給那些專門研究漢字、文學的學者,或者對富貴人家的子弟,自然是實用的,甚至可以說正好。”
“可對廣大普通百姓而言,他們所需的只是一部方便查閱並認識生字的工具書而已。”
“這部工具書不需要多麼豐富、複雜的內容,卻要便宜且方便攜帶——其實後世的常用字典,只有男子巴掌大小而已。”
朱雄英聽了略有些無語,道:“老師既知道這些,為何不早說?”
劉寬也苦笑,“臣也不知道陛下就這麼讓人編纂出了一部字典呀,不過這部《永樂字典》也不算白編——國家本就需要這樣一部能用於典藏的珍貴字典。”
聽此,朱雄英的臉色才好看了些,道:“那回頭,我便再讓人編纂一部適合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簡易字典。”
說完這事,劉寬便準備告辭——天工院那邊還有一堆事等著他處理呢。
不過,朱雄英卻又問道:“對了老師,天工院這邊對電話的研究進度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