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不仁,那不合禮的腐儒強多了!”

“可惜此人不是生在我大明,若在大明,咱必封他為聖哲!”

朱標亦有感慨:此前他覺得老師宋濂乃是一等一的大儒。

但得知後世那位賢人之事,他卻覺得,即便是他的老師宋濂,與之相比也差了一大截。

宋濂儒學水平雖高,卻也沒法讓糧食畝產上千斤,沒辦法解決十萬萬人口的糧食問題。

劉寬則道:“那位賢人的貢獻固然極大,但當時中國已經有相當的科學基礎,有一定的科技條件,也是重要原因。”

“陛下若想大明也出現這樣的賢人,還需弘揚科學,發展科技,才能培養得出來。”

朱元璋聽了眼睛一亮,道:“咱大明也能培養出此等賢人來?”

劉寬再次重申道,“只要陛下願意弘揚科學,發展科技,肯定是能培養出來的。”

“何謂科學、科技?”

“額···”

劉寬一時沉吟,他並無過目不忘的本領,大學畢業後更是習慣依賴於網路查詢各種資料,懶得去記憶。

此時,他便下意識地想拿出手機問問度娘,可惜他在橋上便看過了,手機已經斷網。

他的膝上型電腦、平板、手機中倒是各自存了一些對大明有用的資料,但其中並不包括“科學是什麼”的解釋。

於是,沉吟之後,他只能道:“科學可以概括為一種認識宇宙,嗯,天地自然的實踐方法;亦是反應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

“它包括了很多方面,便是儒學,也包括在科學中的哲學、社會科學等類別中。”

朱標道,“儒學也包括在科學之中?”劉寬點頭,“儒學在我們後世人看來,是先賢體悟人生、社會、天地自然的心得,是一類內容的聚合體。”

“而科學卻是一種認知宇宙、自然的方法,既是方法,自然也可以用它來學習、研究儒學。”

朱標對儒學在科學之中這種說法顯然頗為欣喜,隨即又問:“那除了儒學,科學還包括哪些類別?”

劉寬道:“那可就多了,包括數學、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心理學、社會學,等等。”

朱元璋雖不知什麼是科學,卻敏銳地看出,劉寬這一番言論太過籠統,語氣也不那麼自信。

‘這小子該不會在後世學藝不精,才說不明白何謂科學吧?’

這念頭一產生,朱元璋便忍不住問:“劉公子可能助我大明發展科學?”

劉寬拱手道,“責無旁貸!”

劉寬是難以描述何謂科學,但他卻知道怎麼引導科學誕生——畢竟他生長於一個弘揚科學的年代,對當年西方科學誕生的過程也有所瞭解。

朱元璋聽劉寬答應得如此自信,雖不知為何,卻還是鬆口氣,微笑點頭,又問:“那何謂科技?其與科學可有關係?”

這次劉寬回答就順多了。

他道:“科技是科學技術的簡稱。一般而言,以科學研究天地自然各個方面獲得的是理論,那麼科技則是對理論的應用。”

“比如說,我先前所說的蒸汽機,他就是一種科技。而蒸汽機如何執行,又為何能帶動火車行駛,便是一種科學理論。”

朱標道,“那豈不是可以將科學看成‘道’,而科技則是‘術’。”

劉寬笑著道,“殿下這麼想也可以。”

這問題聊到這裡便算告一段落了。

接下來,朱元璋、朱標都很剋制地沒再提別的問題。

於是過了會兒,這次“家宴”終於結束了。

朱元璋道:“劉公子,你雖不願任我大明工部尚書,但既願為咱大明效力,咱便不能虧待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