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僕分為:雜役十人,馬伕三人,門房三人,小廝二人,管事二人。

其中兩位管事以及馬伕、門房中各有一位年紀較大,頭髮都花白了。然後兩個小廝則只有十來歲的樣子,不知是否有十二歲。

剩餘男僕倒是青壯年,但看面相都比較老實。

女婢則分為:粗使婆子兩人,粗使丫鬟四人,廚娘一人,繡娘一人,侍女四人。

趙成介紹完後,揚起聲音道,“今後劉寬劉公子便是爾等的主家了,爾等要用心伺候,都記住了嗎?”

“記住了。”男僕女婢們並不整齊地答應。

“那還不快向劉公子行禮?”

三十幾人立即向劉寬行跪禮,道:“拜見老爺!”

這次聲音倒是整齊了些。

劉寬卻有些不適應,略帶尷尬地應道:“無需跪拜,諸位都起來吧。”

趙成在一旁提醒道:“劉公子,這些人都是陛下賜給你的奴婢,主奴有別,禮不可廢。”劉寬有點無語,卻也沒有現在就跟大明習俗公開叫板的想法,便道:“那讓他們行揖禮、福禮總行了吧?”

趙成微笑點頭,“這倒是可以。”

劉寬略鬆口氣,隨即將趙成拉到一邊,低聲問:“趙中官,這些僕婢都是從哪裡來的?咱大明允許買賣人口?”

趙成道:“皇上頒佈的《大明律》中寫得清清楚楚,咱大明是不允許買賣人口的。至於這些人,都是官奴婢。”

“官奴婢?”劉寬大概明白了。

趙成介紹道:“這些人都是罪囚或其家屬,因罪不至死,故貶為奴籍以贖罪,屬於朝廷的財產。”

劉寬聽了又問:“那他們永遠都是奴籍?”

趙成一笑,“那就得看劉公子了——這些官奴婢的身契我也一併帶來了,就放在主院的書房中。”

“若是公子想解除哪個奴婢的身契,只需帶著那人和其身契,到應天府衙門尋找有司,幫其消除奴籍即可。”

“但雜家勸公子慎為此事,一則這裡面絕大多數奴婢都是罪有應得,二則公子家中總需要使喚人。您說是不是?”

“或許吧。”劉寬模糊地道。

作為一個後世人,才穿越到古代,讓他立即接受奴籍的存在,還是有點困難的。

他自不會立即將這些人帶去官府解除奴籍,但也不會永遠握著這些人的身契不放手。

若將來某個奴婢表現得好,時機也合適,他不介意解除對方的奴籍,還對方以自由。

至於家中各種活計所需要的人手,他可以僱人來做。

不過,趙成所說的解除奴籍方式,倒也讓他明白,很多影視劇中,主人拿出某奴婢的身契撕掉,便說還其自由很假,或者說太過象徵主義。

在實際做這件事的過程中,帶著奴婢到官府消除奴籍才是最關鍵的步驟。

對於大明不允許人口買賣,劉寬倒是不怎麼意外——這個他透過網路小說、後世資料早有了解。

不過,對於大明計程車紳地主們來講,奴婢是必須的,否則沒法維持他們優渥的生活,所以就有人想出了認乾兒子、乾女兒的對策。

當然,此時還是明初,或許有人以認乾兒子、乾女兒的形式獲取奴婢,卻也不敢如大明中晚期那麼明目張膽。

所以,當下權貴獲取奴婢的主要方式,還是透過皇帝的賞賜,又或者是向朝廷有司購買。

另外,目前大多數士紳、地主、富商還比較敬畏《大明律》的,多是用僱傭來的僕人···說完奴婢的事,趙成又道:“若無別的事,雜家便先回宮一趟——皇上賜給劉公子的寶鈔、綢緞還未送來呢,雜家去領一下。”

劉寬道,“那就麻煩趙中官了。”

“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