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聽到,也是一愣,但他不缺銀子,倒是想稟報江南衛所,以及鹽務之事,出班對宣景行了大禮:“陛下抬愛,臣就斗膽說一下自己對於江南的一些看法,若有不妥之處還望陛下恕罪.”
宣景帝並未多言,等林如海表明。
林如海想了下,看了眼賈芸,拱手說道:“啟稟陛下,鹽乃國之命脈,此次倭寇雖然清繳,但臣發現,各衛所荒廢多日,兵器不足,唯恐倭寇再次捲土重來,腐蝕鹽事,謀百姓之命,肯定陛下能下令,重整江南鹽政.”
說著,林如海從袖中掏出一些羅列出來的問題,呈給了宣景,這些是他整理出來的問題。
“陛下,臣請徹查,畢竟江南是我朝賦稅重地,光是憑浙江,江北巡鹽御史私鹽之案,便不是一般人所為,這其中千絲萬縷,都該徹查.”
其實不需要整理,多次戰敗和這次抄家,倭寇一路向金陵,都證明江南衛所荒廢,不堪一擊。
肯定不是別人杜撰出來的,畢竟倭寇將江南各府侵害成那般,也是全朝所見。
宣景帝聽後,點頭表示同意,面上一點兒也不驚訝,畢竟去年倭寇和今年的情況,他都是知道的。
江北巡鹽御史,浙江各地的鹽官可不是那麼輕易就能貪汙百萬兩,其中必定與京中官員有關,否則怎麼會瞞天過海這麼些年。
“林如海,既然你懷疑私鹽牽扯人數眾多,朕給你半年時間,查清江南私鹽一案.”
“臣遵旨.”
林如海道。
內閣大學士高文鼎臉色很不好,這林如海還要查?浙江抄家都已結束,又攪起來,這明天是要斷他們的財路。
高文鼎道:“陛下,臣以為該將重任放在金陵各地的衛所與練兵上,而不是為了已經結束的案子在徹查,如此耗費人力時間,實屬不妥.”
宣景帝不理高文鼎,又看向站在那裡的賈芸,說道:“朕看過你的紀效新書上半卷,裡面對倭寇,海勢,水師都有很不錯的見解,可還有下卷?”
賈芸想了想,前些日子寧國公主傳話說讓他想法子去金陵待著,正巧他也想整治江南沿海,強化水師,將紀效新書裡的東西做到實處,而不紙上談兵。
便道:“還有半卷手稿,臣這次趕路太急,落在了揚州.”
宣景帝一聽,點頭:“嗯,朕很期待看你下卷,對於江南水師,你可有什麼建議,說來與朕聽聽.”
賈芸當然清楚江南水師的問題,胸有成竹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兵還是要多練,再者便是兵器,將士們手拿廢鐵如何迎敵.”
宣景當然明白賈芸說的這個,馮唐和揚州府文官已經奏過了,只是給將士換兵器,換船,都要銀子。
賈芸心中有數,看到宣景如此,趁機說道:“陛下,臣建議,可以在金陵玄武湖與太湖水域,訓練水師,至於兵器與火器,只要陛下供給原料,臣也可帶人造出船,兵器來.”
“金陵的龍江船廠已經多年沒有新的船型,你如何造?兵器火器你又懂多少,真是狂妄!”
內閣大學士高文鼎反駁。
次輔魏福承常聽自家兒子提起賈芸這個人,今日在朝堂看到,覺得此人一表人才,又有雄心大志,只是他說造船和火器有些誇張了吧。
原本想著出面頂高文鼎幾句,但想到內閣中抬頭不見低頭見,隨即又打消替賈芸說話的念頭,但是他看得出來陛下有意提拔新人。
難不成是因為賈芸和寧榮國兩府不合之事,陛下才故意提拔的。
大殿安靜下來。
賈芸當然清楚這些人看不慣他這個新上來的官兒,可是寫了紀效新書不去操練,紙上談兵嗎?躲在京裡整日和文官鬥來鬥去的打嘴炮,還不如趁著掌實權,直接去金陵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