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蓋房就要簡單多了,也不需要去系統規劃,都是在原來的宅基地上蓋就行。

建材更沒有太多的講究,條件好一點的可以用燒製過的青磚紅瓦,條件差的就用土坯磚,後世八九十年農村都還能看到。

這種土坯磚製作起來非常簡單,就是用木頭做個長方形的模具,尺寸大約是20x30公分,取用攪拌好的溼粘土直接裝進模具裡,用木板抺平,再將模具取掉,一塊溼磚就做好了。

只需在太陽底下曬乾,一塊長方形的土壞磚就做好了,建房子的時候磚和磚之間也是用農村特有的一種粘土做粘合劑,一塊一塊往上壘就行。

用這種土坯建房速度非常快,花費也比較少,一般農戶都能做的到。

土坯房要木比制房容易建造,比茅草房暖和,一直受到華夏窮人的喜愛。

講究一點的家頂用自己燒製的青瓦,青瓦也是用粘多燒製的,幾千年前華夏人就會做了。

高大栓就準備用青瓦,他本來就有冬收後擴充套件房子的打算,這下好了,鬼子幫他下定決心了。

他家四世同堂,原來兩間房的確不夠用,這次他打算建三間房,一間作廚房加客廳,兩間臥室,再在臥室內建兩個土炕。

他奶奶、他娘、小花、狗兒住一個炕,他們兩口子住一個炕,這樣就方便多了,窮人家也沒有那麼多講究。

都說人多力量大,有楚雄等人的幫忙,再加上這段時間太陽好,曬磚快,基本上兩到三天就曬好了,所以房子肉眼可見的就起來了。

房子下腳前就先把瓦燒上,燒瓦的燒料就是隨處可見的木頭,非常方便,七八個人加班加點的建這樣一棟三進的瓦房,也就是幾天的事。

看著房子一天天的起來,想著一家人馬上就可以住上寬敞、亮堂、暖和的新房,高大栓的心裡就像吃了蜜一樣的美,有八路軍在,日子過得就是有盼頭。

楚雄看著高栓美滋滋地幹著繁重的體力,忍不住在心裡感慨:

“華夏的百姓真的是太容易滿足了,他們只要白天有口吃的,晚上有處住的地,就會特別的滿足。”

楚雄和高大栓一組配合著幹,經過半天的磨合,速度就非常的快了,現在已經達到默契的程度了。

眼看著就臨近晌午,幾個人在太陽底下乾的熱火朝天,為了讓老百姓儘快住進新房內,整個高家村幾乎都是夜以繼日的在建房,白天更不要說,秋冬季節的太陽越大越好,沒有人嫌會太陽大。

小花小狗負責給大人送水,大栓媳婦幫助幹一些雜活,大栓娘負責做飯。

“吃飯了!”

大栓娘是個急性子,生怕幫忙幹活的八路同志餓著,所以早早就把飯做好了。

白麵饃饃配玉米粥,下飯菜是老鹹菜疙瘩,齁鹹齁鹹的,最適合乾重體力活吃,補充鹽分。

獨立營撥了5千銀元補貼老百姓建房和修建共同設施,大栓一家拿到5塊錢補貼,完全夠了,還小有結餘,可以添置一些傢俱,買幾隻小雞仔、鴨仔什麼的飼養上,過幾個月就能吃上肉了。

而現在能吃上鹹菜疙瘩已經是很好的吃食了,整個柳鎮的生活物資都比較緊缺,能保證吃飽就很不錯了!

幹了一上午活的楚雄早就餓的前胸貼後背了,他這個半吊子長工在吃苦耐勞方面還是差高大栓一截,當然,嘴上是不承認的。

只見他抓起兩個拳頭大的饃饃,照著饃饃就是一大口,饃饃瞬間就消失了一大半,然後捏起一塊鹹菜疙瘩,也咬了一大口,鹹的眉頭直皺,小花見了咯咯笑起來。

被歲的小丫頭片子看了笑話,這下丟臉丟到大別山去了!

“同志,這個鹹菜疙瘩鹽放的有些多,現在條件好了,也買得起鹽巴了,要換一年前,咱們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