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我們是八路軍 (第1/2頁)
亮劍抗日之鐵血遠征免費閱讀 阿牛哥的藍白情懷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馬家村很久沒有這麼喜慶的日子了,被強徵走的糧食又被八路軍送了回來,而且一斤一兩都不少。
晌午交出去多少,晚上就領回來多少,不夠的八路軍給補上!
楚雄做好了貼上幾百斤糧食的心理準備的,但這個年代的老百姓就是實誠,沒有人多報數。
族長馬四海是最後一個人領的,僅僅只是相差了幾升糧食。
楚雄讓人送幾升糧食過來補上!
“楚連長,這使不得,你們幫老百姓追回錢糧已經是大恩大德了,怎麼還能讓你們八路軍倒貼上幾升糧食;
好幾千斤糧食呢,損耗總是會有的!”
馬四海年輕的時候走南闖北,早期的北洋軍、後來的中央軍、晉綏軍都是打過交道的;
就沒見過像八路軍這樣——不徵糧,還倒貼糧的。
這一批錢糧,就算八路軍不給送過來也說的過去的,畢竟他們是從晉綏軍潰兵手中繳獲的錢糧。
已經過了一手了,是人家八路軍憑本事繳獲的,憑甚還給你們?
給是大恩義,不給也是本分,馬家村的老少爺們也挑不了他們的理。
楚雄還是堅持給補上了那幾升糧,八路軍說話任何時候都不能食言。
信任來自於對細節的堅持!
“馬族長,你就不用客氣了,我們八路軍有紀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楚雄說出了最經典的一句話。
在馬家村鄉親們的盛情邀請下,楚雄決定在馬家村休整幾日。
他主要是想讓幾名重傷員好好養養傷,順便將這幾十名俘虜的散兵遊勇收編一下。
搞好群眾關係的事就交給楊威了,這個是他的本行。
像幫群眾挑水、檢修房屋,給大爺大娘送溫暖等等,八路軍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就是這麼幹出來的。
楚雄暫時還沒有找到適合建立根據地的地方
馬家村太開闊了,無遮無擋,鬼子一來掃蕩根本守不住;
得去山區才行!
從小王莊出來後,七連先後掃滅了三支潰兵,俘虜150餘人,得槍100多支,也積攢了不少糧食。
其中捷克式輕機槍5挺,沒有重機槍,還有十幾支晉造湯姆遜衝鋒槍。
這些個潰兵很多連槍都扔了!
潰兵大部分是晉綏軍,中央軍少,以士兵為主,軍官只有4人。
小王莊戰鬥已經結束十幾天了,很多輕傷員已經恢復歸隊,現在就剩下十幾名傷勢重一點的同志還沒有完全恢復;
讓楚雄欣慰的是這些傷員都挺過來了,未來都會歸隊,七連102名老兵是他拉隊伍的基石。
在馬家村,楚雄決定將俘虜的潰兵除了個別實在不適合當兵的剃除外,其他人全部補充進七連,他要按自己後世的經驗整編部隊了:
每個班由10人擴編至13人,分成4個戰鬥小組;
每個小組3人,1名小組長,2名組員。
每個排6個班,加上排長、通訊員正好80人。
全連3個排加上8人的連部,總共248人,不再設專門的炊事班,每個排指定幾名兼職炊事員就行。
戰時的口糧以炒麵為主,方便攜帶和儲存,是最適合運動戰的後勤保障方式;
作戰的時候,每個人可以攜帶一個星期的口糧,基本可以滿足一次中等規模的戰鬥需要了。
武器配置如下:
一排全部是繳獲的日械,裝備4挺歪把子輕機槍(主、副射手各1人,副射手兼彈藥手),3具擲彈筒(主、副射手各1人),其他每人一支三八式步槍。
二排、三排每個排3挺捷克式輕機槍,其他全部是步槍和少量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