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從佛經和道藏中領悟絕學的多不勝數,儒家有長歌門,墨家兵家陰陽家縱橫家均有武道傳承。

諸子百家,傳承的從來不僅僅只有文化知識,把思想認識用刀槍劍戟拳掌腿爪表現出來,就是對應的武道。

除了佛經道藏之外,也有一些人能夠從詩詞、歌舞、書畫,乃至於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領悟武功。

比如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便曾被無數高人推衍出修心的絕學。

尤其是‘既自以心為形役’,更是被儒道佛魔同時應用,解讀出了數十上百種絕學,我也曾參悟過數門。

相對於這些,屈原的名作甚少被應用於武道,最為有名的,一個是宋缺的天問九刀、九歌神刀,另一個便是從先秦時期傳承至今的天問劍法。”

李瑾瑜把虛夜月抱在懷中,一邊看霍天青整理的情報,一邊介紹方邪真精通的絕學,以及先秦的武林史話。

虛夜月對武道沒興趣,但對李瑾瑜講的故事很有興趣,聽得津津有味,偶爾還能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

“就如同夫君以前說的,任何一種技藝到了頂峰,都是技近乎道。

拳腳、兵器、書畫、醫術、歌舞、凋刻、詩歌、修佛、修道、做官,到了最頂峰的時候,實際上沒有區別。

比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若是給武道高人看到了,便能領悟出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身法、筆法、劍法!

逍遙派的‘凌波微步’,雖然核心精要是易經八卦,總綱心法卻是曹植的洛神賦,能如洛神般凌波虛度。

還有武當派的諸多絕學,比如千山重疊、真武七截陣、蛇鶴十三式,便是張真人觀看山川景色創出的。”

李瑾瑜嘆道:“所以說,這就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覺得自家絕學武藏不夠豐富,就讓他出門四處轉轉,或者去看看歌舞戲曲,便能創出絕學。”

虛夜月道:“九歌神刀?我記得神兵譜上有相關記載,排名很高呢!”

“宋缺此人名為‘缺’,實際上無論容貌還是武功,都非常完美,只不過他不適合做閥主,適合做江湖人。”

“他不是宋閥的閥主麼?據說他曾領兵擋住隋文帝的大軍,把宋閥的勢力發展到巔峰,怎麼會不合適呢?”

李瑾瑜笑道:“因為宋缺的江湖氣實在是太重,你能想到麼,在局勢最激烈的時候,他竟然為了梵清慧,與寧道奇決鬥,這不是閥主該做的事!”

虛夜月翻了個白眼:“如果把夫君換成宋缺,怕是會直接帶著千軍萬馬圍攻寧道奇,把他踩踏成齏粉。”

李瑾瑜道:“這就對了,如果我要與高手單挑,你覺得岳丈會如何做?定然會罵我是‘豎子不足與謀’!”

虛夜月道:“爹爹從來不和我說當年那些事,我聽說過九歌神刀,卻不知道其中的故事,是宋缺鑄造的?”

李瑾瑜道:“天刀宋缺,以天問九刀名傳天下,在那個時代,號稱天下第一刀客,很多人不知道,宋缺不僅刀法天賦極高,而且擅長鑄造寶刀。”

虛夜月打趣道:“難道宋閥的老本行是打鐵?宋閥實際上是鑄刀城?”

“當然不是,只不過宋缺對於刀的理解實在是太高,雖然他的鑄造技巧並非登峰造極,卻能鑄造出寶刀。

他隱居嶺南三十年,在此期間根據屈原的《九歌》,鑄造出九把寶刀,可以配合他的‘天問九刀’使用。

比如東皇太一,此刀長六尺,重達百斤,古樸奇特,豪勐霸道,配合最後一招‘天命反側,何罰何佑’!”

李瑾瑜伸手比劃了一招。

雖然沒看過宋缺的刀譜,但李瑾瑜對於《天問》和《九歌》頗為了解。

以李瑾瑜的武道境界,自然能夠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