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帶領千牛衛進入焉耆都護府,五萬豹韜衛留在巴州,與焉耆都護府成掎角之勢,夾擊草原聯軍。
四、正面對戰,一方面是王孝傑步步緊逼,一方面讓也先確認,豹韜衛確實在巴州,分散他們的兵馬。
五、激戰一月,草原聯軍被打退九十餘里,城內的臥底大部分被揪出,各部分勢力,也都被狄仁傑縷清。
六、最終決戰,王孝傑率領右威衛正面進攻,以堂堂之勢碾壓。
七、蒙元援兵到來,想要突襲焉耆都護府,然後再兩面夾擊。
八、蘇宏暉把部分蒙元精銳放入焉耆都護府甕城,狄青率領大軍把這部分士卒擊殺,蘇宏暉則是帶領精兵,死死擋住沒能入城的蒙元精銳。
九、豹韜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借道龜茲國,但卻並未兩面夾擊,而是在沿途佈置伏兵,等待也先敗軍。
十、也先期待的蒙元援軍,倒在了焉耆都護府,防備的兩面夾擊,實際上只有一面,消耗諸多精力,又分薄了自身兵馬,最終被王孝傑打垮。
十一、狄仁傑算定也先退路,借道龜茲的大軍,在各處險地進行埋伏,看到也先大軍,立刻出現襲擊。
十二、豹韜衛分出的最後兵馬,直擊瓦剌老巢,也先傾盡全力出兵,幾乎帶走全部精銳,如何能夠抵擋?
十三、李瑾瑜在土木堡埋伏,待到也先敗兵到來,直接一網成擒。
至於期間發生的高手爭鬥,不過是小小的插曲,並無什麼特殊之處。
鐵飛花道:“這就是你覆盤的事情經過?我有幾件事情不明白。”
李瑾瑜道:“什麼不明白?”
鐵飛花道:“首先,狄閣老怎麼知道一定能夠佔據優勢呢?”
李瑾瑜道:“這個戰術便是基於佔據優勢,如果前期戰鬥處於劣勢,那麼還有一套防守反擊戰術。”
鐵飛花道:“蘇宏暉是臥底,這一點你告訴我了,蒙元的援兵,我也能猜測得到,可為何最終決戰,只有右威衛大軍,兩面夾擊難道是幌子?”
李瑾瑜道:“是幌子,同時也不是幌子,如果瓦剌沒有分兵看顧,那麼便是兩面夾擊,如果分兵看顧,在士氣越發低落,兵員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王大將軍怎麼可能會輸呢?”
鐵飛花道:“我覺得很冒險。”
李瑾瑜道:“也不算完全冒險,如果蒙元援兵直接攻城,狄青可以把城池守住,如果他們進攻王孝傑,狄青可以統兵直插蒙元援兵後方。”
鐵飛花道:“僅只如此?”
李瑾瑜道:“如果最終作戰,也先能夠反敗為勝,那麼巴州的大軍,可以突然出手,救護右威衛大軍。”
鐵飛花道:“沒有別的了?”
李瑾瑜道:“狄閣老給王大將軍的命令,就是穩紮穩打,步步推進,以王將軍的能力,這些不算困難。”
鐵飛花道:“借道龜茲呢?”
李瑾瑜道:“如果先前只有微弱的優勢,那便是兩面夾擊,但佔據了極大的優勢,這些士卒便是伏兵。”
鐵飛花道:“最關鍵的問題,在這些計劃中,狄閣老又處在何方?他為何要出城呢?留在城中不好麼?”
李瑾瑜道:“他不是誘餌,他出城的目的,既不是瓦剌,也不是龜茲,而是與吐谷渾等部落的可汗會面。”
鐵飛花道:“這也算是援兵吧。”
李瑾瑜道:“或許可以,但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讓一切恢復原樣。”
鐵飛花道:“現在呢?”
李瑾瑜道:“贏的太乾脆,威已經立好,餘下的便是恩了,不過要給多少甜棗,還要看他們的是否聽話。”
鐵飛花道:“我還是覺得,你說的有些遺漏之處,並不是全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