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是右威衛大將軍,對此同樣不怎麼擅長,如果當初把趙文翽換成王孝傑,後果不會有太大不同。

李楷固道:“如果來的是狄閣老就好了,他最擅長這種事,而且如果狄閣老來此,說不定會帶來一個人。”

王孝傑道:“誰?”

李楷固道:“您最期待的那個!”

王孝傑道:“三軍將士齊俯首,百萬軍中逞無敵,真是好大的氣魄!”

他倒不是嫉賢妒能,而是不喜歡吹捧的名號,喜歡真實的實力。

李楷固道:“末將也很好奇,這位李侯爺,能不能真的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真希望見見那等場面!”

王孝傑道:“我也想。”

卻是焉耆都護府被大軍包圍,外圍資訊還沒有傳進來,就算是有飛鴿飛鷹傳書,也被神箭手射下去。

狄仁傑想到這一點,乾脆不再繼續派遣信使,而是保留突襲優勢。

就在兩位大將軍商議之時,狄仁傑率領欽差衛隊已經趕到。

就如同王孝傑說的,此次的目標不僅僅是退兵,還需要處理好與周邊異族的關係,決不能重蹈覆轍。

行軍打仗,右威衛十萬大軍已經完全足夠,狄仁傑並未帶太多兵馬。

當然,除了三千欽差衛隊,另有五萬豹韜衛大軍緊隨其後,這支大軍由權善才率領,目的主要在於震懾。

事情緊急,狄仁傑多次急行軍,用最快的速度趕到焉耆都護府。

三千欽差衛隊,相對於草原數十萬聯軍而言,顯得微不足道,似乎只是汪洋大海中,小小的一縷波紋。

可三千人就是三千人,而且是三千最精銳的千牛衛,只需在合適的時候發動進攻,也能掀起萬丈波瀾。

“卡察!”

李瑾瑜組裝好了長纓。

這杆殺戮無數的兇兵,感受到戰場的血腥,發出清脆悅耳的槍鳴,鋒刃映著夕陽,迸發出血色的光芒。

李瑾瑜騎著老酒,貪婪的嗅著戰場上鐵血蒼涼的氣息,身上散發出冷厲至極的煞氣,好似修羅惡鬼一般。

老酒輕輕踏起前蹄,發出哧熘熘的嘶叫聲,顯然已經做好了準備。

鐵飛花跟在李瑾瑜左後側。

大多數江湖人不適應戰場,即便是蕭峰、鐵手這等高手,讓他們在戰場之上衝鋒陷阱,也有心理障礙。

當初遼國大戰,蕭峰多是隨李瑾瑜對付武林高手,比如圍殺赤尊信。

隨李瑾瑜衝鋒次數最多的,除了史文恭之外,反而是蕭遠山比較多。

鐵飛花卻不在此列。

從見到天子劍法開始,鐵飛花便已經做好一切心理準備,決心要與李瑾瑜同進同退,跟在李瑾瑜身邊,哪怕是刀山火海,也敢衝上去走一遭。

另有一點,便是李瑾瑜的鋒芒實在是太盛,雖然有皇帝賜婚,還是有人說閒話,覺得鐵飛花有些不配。

鐵飛花嘴上說著不在乎,心裡卻有些不好受,如今便要證明,她才是真正能與李瑾瑜並肩作戰的人。

“嗖!”

鐵飛花揮舞一杆長槍。

血河神劍殺傷力雖強,但戰場衝鋒還是槍好用,鐵飛花換了一杆長槍。

不同於李瑾瑜的長纓,鐵飛花手中這杆槍,實際上應該稱為“槊”。

取製作強弩用的桑柘木,剝成粗細均勻的蔑,再把細蔑用桐油和秘藥反覆浸泡,九浸九曬,直至不再變形。

浸泡完成後,把蔑膠合成槍桿,塗以生漆,裹以葛布,一層層疊加,直至刀槍不入,水火不侵,方才完成。

單單是槍桿,便需要三年時間。

在此期間,無論發生任何失誤,都會前功盡棄,就算是幾十年熟練工,最多也只有五六成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