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對決要精彩許多。

方正的真氣擰成一股,無論出招如何變化莫測,掌力都是凝而不散,千百掌影看似都是虛招,實則均是綿勁。

只需被他抓住半點機會,漫天掌影立刻便會融合為一體,以虛化實,驚天一掌之威,絕不亞於須彌山掌。

鳩摩智出手更快更勁,掌影變化更加變幻莫測,不過他出招之時,並非全是千手如來掌,而是混合別的絕技。

比如為了提升速度,融入少林第一快刀燃木刀法,為了提升殺傷,掌刀落下之時用的是少林破戒刀法。

招式之間的圓融變化,用的是大慈大悲千葉手的路數,掌影迴旋守得密不透風,是菩提刀法的“一念為懷”。

鳩摩智精修火焰刀絕學,對於掌刀功夫最是擅長,雖然融合多門絕技,卻用的天馬行空,沒有絲毫生硬滯澀。

在場諸多少林高僧,雖然能看出鳩摩智用的並非僅只千手如來掌,但他用的招式,卻無不是少林絕技。

即便心中有些怨言,此刻卻也無法說出口,更無法厚顏讓鳩摩智只用一門絕技,那未免太過於不要臉了!

況且方才對招之時,鳩摩智出手總是點到為止,並未用半招狠招,而且面對車輪戰,也都保持了應有的禮數。

當著這麼多外人的面,該有的臉面還是要有的,否則今日丟臉的,便不是玄字輩,而是整個少林。

眼看兩人各出奇招,變幻無方,似乎短時間內難以分出勝負,鐵飛花小聲問道:“你說他們誰能取勝?”

李瑾瑜道:“換做是我,對付這種奇招,定然是用重掌以力破巧。”

兩人說話聲音雖小,但那些七老八十的老和尚,每一個都功力深厚,若是凝神靜聽,還是能聽得清清楚楚。

以力破巧本是武道正理,江湖中多有類似法門,無人覺得有任何不對。

鐵飛花道:“比鬥變化呢?”

李瑾瑜道:“方正大師專修千手如來掌,得一個‘純’字,鳩摩智修行數十門絕技,可得一個‘博’字。”

鐵飛花道:“若是這麼說,短時間之內,他們似乎難分勝負?”

李瑾瑜道:“假如一直鬥招,兩人便是比鬥千餘招,也分不出勝負。”

鐵飛花道:“誰贏面更大?”

李瑾瑜道:“沒法說,他們的勝負不在於招式本身,而在於打鬥之時內心的一點靈機,比斗的是禪理佛法。”

鐵飛花道:“切!胡說八道,我看你想說的是,看他們誰積累更厚,誰能在打鬥之中把積累轉化為實力。”

李瑾瑜道:“確實如此,不過兩人都是高僧,便是有所靈悟,當然也是因為佛理,我這麼說顯得文雅一些。”

鐵飛花聳了聳肩,心說你打鬥的時候哪有什麼文雅,活脫脫一個蠻子。

就算是蒙元、滿清、遼國那些有名的勇士,也沒有你出手來的狂暴。

那些老和尚聽兩人講話,原本覺得李瑾瑜是在推脫,轉念又覺得李瑾瑜的話大為有理,兩人確實難分勝負。

鳩摩智和方正也聽到兩人講話。

鳩摩智心知自己雖武功不俗,與人論佛也是滔滔不絕,但內心深處,卻慾念纏身,對於佛理領悟不夠深刻。

佛法靈悟,暫時不用想了。

方正則是覺得,千招之內不勝不敗固然可喜,但鳩摩智積累太過深厚,保不齊便會在戰鬥中領悟出什麼妙招。

拖延下去,於自身似乎不利。

兩人心思各異,互有忌憚,但均知不能繼續如此比鬥下去。

鬥過一招“五蘊皆空”後,兩人不約而同的變招,鳩摩智用出最為擅長的火焰刀,方正則是出腿強襲。

方正方才出手佛光璀璨,此刻腿法一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