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掌的“懾伏外道”。
銅鼎急速落下,鳩摩智伸出大拇指向前一捺,一股凌厲的指力射將過去。
銅鼎向左移開半尺。
鳩摩智連續捺了三下,銅鼎移開一尺半,這才落地。
此招名叫“三入地獄”,出自少林摩訶指,表示修習這三捺用功之苦,每捺一下,便如入了一次地獄一般。
銅鼎香灰漸漸散落,露出一塊手掌大的物件,卻是方才那招般若掌,以掌力從銅鼎之上切削下來。
純看演練之時的勁力,不過是江湖一流高手的水準,並無特別新奇。
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鳩摩智只是為了演示武功,並不是要比武較技,表現出的是招意,於自身功力而言,怕是連一成都未用出。
方才演示的三招武功,出自三門不同的少林絕技,讓人心中頗為驚訝。
須知少林內門七十二絕技,並非同一人、同一時代創作而出。
般若掌乃元元大師所創,摩訶指是在少林掛單四十年的七指頭陀所創,大金剛拳是少林通字輩的六位高僧,窮三十六年之功,共同鑽研而成。
當年菩提達摩傳下的絕技,至今已然被替換大半,留下來的那些,也已經被修改完善,和原本大不相同。
七十二門絕技,有的專練下盤,有的專練輕功,有的以拳掌見長,有的以暗器取勝,或刀或棒,各有特長。
其根基佛理,有的慈悲為懷,有的殺生渡罪,如摩訶指之類,更是與少林禪宗思想,近乎完全不沾邊。
雖有人精通五六門,那也是以勁力剛柔、核心思想互相併不牴觸為限。
否則同修十幾門絕技,體內聚合或剛或柔的勁力,思想又南轅北轍,最終結果便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少林玄澄精通十三門絕技,乃玄字輩武功最高之人,結果走火入魔,經脈寸斷,武功盡失,癱瘓在床。
如今鳩摩智演示諸多絕技,每一門均練得精純熟練,如何不讓人心驚。
更驚訝的是李瑾瑜。
原劇情中,鳩摩智上少林時,已然從曼陀山莊得到小無相功,以小無相功作為根基,修行諸多少林絕技。
如今曼陀山莊早早破滅,李秋水去大理隱居,他從何處去學小無相功?
若無小無相功,如何修行絕技?
莫非鳩摩智另有機緣?
李瑾瑜想的不錯,鳩摩智身上的運數當真不俗,還真的遇到了機緣。
卻是他數月前,去了趟南少林,當時南少林恰好發生盜經之事,前前後後共有七卷經書被盜。
除了一卷佛經,其餘均是秘籍。
偷盜秘籍之事,乃是天命教聖女林仙兒,夥同“心”字輩的心寵為之。
南少林對此看的非常嚴格,心寵只運走五本秘籍,有一本未能運出。
此後發生無花之事,南少林因此陷入混亂,心寵想趁機把秘籍送走。
也是巧了,正好趕上鳩摩智潛入藏經閣盜經,鳩摩智見心寵行事鬼祟,便跟了上去,得到了這份大禮。
那本秘籍,並非拳經劍譜,而是少林五大神功中的——雜阿含功!
這門武功看似名聲不顯,實則是七十二絕技的催化劑,若能修成,再去修行七十二絕技,可謂事半功倍。
鳩摩智自幼出家,雖然是密宗,但佛門的雜阿含功,顯然比道門的小無相功更加契合,學起來一日千里。
以雜阿含功為根基,當初慕容博贈送的秘籍,一門一門快速修成。
就連從李瑾瑜那裡換走的金剛不壞體神功,也已經修行到了小成境界。
若是以小無相功模彷,再怎麼相似也是似是而非,但以雜阿含功催動,再加上密宗的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