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瑜好似落網之魚,再無翻身的餘地。

這一記將軍令,凌落石已然傾盡全身功力,要把李瑾瑜轟成齏粉。

力噼華山!

幾乎所有會武功的人,都會使的最簡單平凡的招式,幾乎所有自恃武功高強的人,都甚少使用的招式。

有時候,所用的招式,就像自己的名帖、服飾一樣,有些人不願用,有些人不想攜帶,有些人更不願穿上。

因為那會降低了自己的身份,甚至他們覺得會辱沒了自己的品味。

所以那些人只是“自恃”,只有真正的高手才明白,越是平凡的招式,越是無懈可擊,越是能夠克敵制勝。

這一掌輕描澹寫的拍落,在大拙中潛藏了大巧,大穩中自蘊了大險,大靜中吐納著大動,大繁中匯合為大簡。

李瑾瑜好似酩酊大醉,身子歪歪扭扭的一躺,卻恰好退避半尺距離。

手腕間不容髮迴旋,左手代表守護的白刃,玄龜般守護於身前。

醉神龜,鐵蹄震宇傲嘯吟!

呼嘯之聲大作,掌刀交貼處的前後左右,四面八方,均捲起一股罡氣,向著周圍牆壁般碾壓而去。

方圓二十丈內,一切均被這一記對拼掃成齏粉,可就在這剎那間,李瑾瑜借力飛掠,一步掠到左武王身邊。

同一時刻,剛剛和左武王對拼一招的鐵飛花,也已掠到凌落石身前。

李瑾瑜刀噼左武王,鐵飛花劍刺凌落石,竟然是在同一時刻發生。

兩人配合之默契,竟然已經無需用語言、動作、眼神示意,而是好似同一個人,心思自然而然的相通。

李瑾瑜右手黑刃刀出如龍,攻勢如狂風暴雨、烈火熔岩、驚濤駭浪,又似水銀瀉地,無孔不入,無所不至。

左手白刃穩如玄龜,以一招“長河落日圓”緊守門戶,無論左武王、凌落石如何狂攻,總有辦法化解勁力。

武功不外乎就是攻守,如果李瑾瑜包攬了攻守,鐵飛花又在做什麼?

鐵飛花在起承轉合!

李瑾瑜積蓄力量,鐵飛花便爭取時間,李瑾瑜出招之前,鐵飛花能創造機會,李瑾瑜強招出手,鐵飛花則查漏補缺,李瑾瑜收招蓄力,又是一個迴圈。

鐵飛花就好似李瑾瑜的催化劑,能夠讓李瑾瑜每一招都大氣磅礴。

鐵飛花又像是李瑾瑜的潤滑劑,能夠讓李瑾瑜每一招都精妙流暢。

鐵飛花更彷彿李瑾瑜的鎮定劑,能夠讓李瑾瑜每一招都氣定神閒。

李瑾瑜左路出現破綻,鐵飛花必能及時補位,鐵飛花右路創造機會,李瑾瑜黑刃必龍吟虎嘯、強招突襲。

可以說是兩個人精妙配合,可以說是長著四手四腳的怪物。

甚至好似神話傳說中的三壇海會大神,生有三頭六臂,又像是灌江口的二郎聖君,頭上有一隻執法天眼。

左武王精通吸功大法,憑此吸收渾厚功力,更是精通百家武學,少林武當崆峒崑崙,各門各派絕學隨心施展。

凌落石功力渾厚霸道,還有更加霸道的將軍令掌法,出手狠辣決絕,不留絲毫餘地,掌風所過木石成粉。

無論功力、境界、經驗,兩人都稍稍勝出,但不足二十招,兩人便已落入下風,甚至被李瑾瑜鐵飛花壓著打。

就如同李瑾瑜說的,凌落石不會讓二對一變為二對二,而是二對一對一。

無論左武王如何收服的凌落石,無論許下什麼條件、什麼諾言,左武王都絕不可能全心全意的相信凌落石。

同樣,無論左武王給出什麼樣的優厚條件,凌落石都不可能為他拼死。

群戰之時,默契為最。

除非有壓倒性的強力優勢,否則沒有默契的一方必敗無疑,可如果